返回知友的話目錄

列印本文

 

      淺談教育

陳文能 黃如潔 黃睿知

閱讀聯合報九十八年一月十二日A4版廖玉蕙女士的「為老師尋找ㄧ個理由」一文,作者提到她參觀大學教室時,看到學生睡覺的睡覺、耳語的耳語、發呆的發呆,老師處變不驚地喃喃自語,感到嘆為觀止。作者將此現象歸因於老師失去教學熱情。

對此,我們提出幾點補充看法。

一、        中國文化講你給我半斤,我還你十六兩。西方文化也強調人與人要彼此互相尊重。但現在的教育與文化嚴重脫節,學校只重視培養資優生,而不重視培養健全的人格。試想一個年滿十八歲已成年的大學生,本就要為自己思想行為負責。不論是自己學習態度冷淡或是教授的方法不合,學生都不應在上課時睡覺或講話妨礙他人。這樣豈止不尊重教授和其他學生,更不尊重自己未來的一生。

二、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從前的老師愛學生如子如弟,學生敬愛老師如父如兄,所以稱老師為師父。稱學生為弟子。中國文化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老師更嚴格。老師根據教學目標採取的種種教學方式,都需對其學生負責。甚至當學生離開老師後,老師還要對其一生的思想行為負責。所以師生之間,在態度上有熱情又不失嚴謹,在方法上絕對理性又不失活潑。現在的老師因擔心自己言行失當引起批評,改為處處牽就討好學生,而忽略傳道授業要先從身教做起。若己身不正而只知示人以好的人還有資格為人師表嗎?各位家長會放心把小孩給他教嗎?

三、        就教育的目的、功能、體制和實施方式而言,中外都有全面性的探討。《禮記•學記》也講教育的重要、宗旨和教育的偏失,可提供給大家參考。我的老師張尚德先生講解《學記》時說:「不是教育有問題,是人本身有問題,才需要教育。但教育又是人自己弄出來的,這樣一來,人便是在問題中弄問題,這是一種至今還未解決的二難式。」

四、        教育專家們有的主張採用西方教育方式,有的說中國傳統教育方式好,又有人主張中西合併。到底怎麼樣的教育思想、制度,才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尚無定論。但過去台灣在貧困的年代時,有新竹中學辛治平校長,高雄中學王家驥校長等人,為國家培育了不少 英才。今天的台灣的物質生活比從前更好了,更要努力使老師、學生往真善美的路上前進,這將有賴於有志於教育者一同深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