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與未來的唯識

黃高証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謂復興,就是要重現過去的輝煌時代。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明文記載且普遍公認的輝煌時代有三:

一、           西漢盛世,從漢文帝即位(西元前180年)到漢宣帝去世(西元前49年),持續130年。由文景之治到漢武帝建立大一統帝國,再到漢宣帝收服了蒙古草原的遊牧帝國,並統治了中亞各國,成為華夷共主。在當時的世界上,漢朝文明的興盛,只有西方的羅馬帝國可與之匹敵。但羅馬帝國對佔領地只有武攻沒有文治,所以當漢朝及羅馬帝國垮台以後,羅馬的拉丁語與文化走入歷史,漢字、漢語和漢學則延續了下來。

二、           唐朝盛世:從唐太宗即位(627年)到唐玄宗開元年間(741年),持續110多年,大唐不只建立了一個統一東亞區與中亞遊牧區的大帝國。且持續進行中印精神文明交融,在佛教中出現了華嚴祖師杜順、唯識祖師玄奘、達摩祖師的第五代傳承者六祖惠能,之後又有馬祖道一等大禪師橫空出世,造就中華文化的黃金時代,鄰國紛紛派遣留學生、留學僧來學習中華文化。當時,唐王朝與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超級強國。後來,兩國都盛極而衰,阿拉伯帝國和文化分崩離析,但在唐朝興起的唯識和禪文化,持續在歷史演變中不斷開花結果。

三、           清初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任皇帝在位的時期,從1662年到1795年,持續130多年。大約同一時期,伊莉莎白一世統治的大英帝國縱橫大洋,西方傳教士紛紛到世界各地蓋教堂傳教。後來大英帝國與大清王朝世紀對決,清王朝不敵,因此走下歷史舞台。

由上可知,文化是民族延續的命脈,文化昌盛則人心安定,文化傾頹則民心渙散。而中華優秀文化中最具代表者,除了在亂世中孕育出的儒家與道家文化以外,還有在盛世中綻放的唯識與禪文化。唯識學指出了人類動亂的根源與解脫的方法;禪則直指人心,參悟一切存在的本來面目,二者殊途同歸,都是中華精神文明的瑰寶。

然自鴉片戰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1839 - 1945),神州大地在列強瓜分下,中華民族首次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文化的自信幾乎被船堅砲利的西洋文化全面擊垮。好不容易拖到了日本投降,但內戰隨之又起,舉國無寧日,路有凍死骨,文化淪為政治宣傳的工具。

民國44年(1955年),南太老師懷瑾先生有鑑於世局動盪,邪說橫行,世人無法分辨正宗禪門心法,遂特出版《禪海蠡測》,在自序中指出當時已是「魔言鼎沸、正法衰微」,該書封底印著幾個豎排的大字:

「為保衛民族文化而戰!」

這是因為當時國內有胡適以理性主義者自居,從歷史考據角度入手,推崇神會為正統,污衊禪宗歷史多為捏造;國外有號稱「世界禪者」的日本鈴木大拙,從思想的面向來談禪,提倡禪乃非邏輯、非理性的。兩位名人在1949年夏威夷大學東西哲學會議上大打論戰,傳徧國際。但兩人論點皆似是而非,反使禪門蒙塵,幾欲斷絕。太老師為正視聽,故在《禪海蠡測》一書中,以不指名方式大大批判了二人的錯見。中華禪風不容濫竽充數。

後來虛雲老和尚、袁煥仙先生相繼圓寂,時輪劫濁,大陸出現十年文革自殘,禪門心燈險遭鬥爭狂風吹滅,是以太老師又將《禪海蠡測》再版(1973) ,並致力於禪宗文化的振興。

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吾師張公尚德先生於南公懷瑾先生的禪七中悟道,內觸妙樂,常光現前。經過南太老師將近六年的日夜調教後,囑其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弘揚唯識與禪。

自此,張老師篳路藍縷,先後在台灣創辦達摩書院、中華唯識學會,在湖南興設湘潭道南書院,並協助推動大陸改革開放、兩岸辜汪會談、建設文化鐵路。在文化推廣方面,張老師數十年來固定在達摩書院與道南書院,主持七日禪修,接引海內外道友,不計其數。首開風氣之先,以禪門証量解釋玄奘大師的唯識正法,出版《唯識新引》大系,推翻過去歷史上的諸多錯解,揭示「沒有空與體」。2014年應緬甸僧王邀請,到千年佛教古城蒲甘,對中國、印度、緬甸等國的宗教文化領導人,發表主題演講「人類新希望」,呼籲人類化干戈為玉帛,真正走向唯識與禪的境界,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同世界。該演講集已於2017年十月一日道南書院新禪堂啟用日,正式出版。

今年新春,中華唯識學會第五屆理事長蔡宗儒教授與秘書長侯天儀老師新上任,又逢南太老師懷瑾先生百年誕辰,故特創辦此期刊,以景念太老師百年專輯為創刊號。

筆者以為,未來唯識學的發展,必然是上承五千年精神文明,中通世界各國精華文化,下啟兆民宇宙和諧永續之道。故特拋磚引玉,以〈寶鏡三昧的正偏五位與唯識合參〉一文,把洞山禪與唯識、周易參同契做一會通,希望天下有志之士,共同將這一盞傳承千年的文化心燈,薪火相傳,使中華文化大明光耀於十方。

 

尚德讀後:

中華民族定能:

海晏河清。

 

二零一八年二月八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更多精采文章請看《中華唯識學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