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的五法

 

張老師尚德先生在中華唯識學會、達摩書院講課的資料

 

心理狀態與五法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所說心意意識五法自性相。一切諸佛菩薩所行。自心見等所緣境界。不和合。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一切佛語心。為楞伽國摩羅耶山。海中住處諸大菩薩。說如來所歎。海浪藏識境界法身。爾時世尊告大慧菩薩言。四因緣故。眼識轉。何等為四。謂自心現攝受不覺。無始虛偽過色習氣。計著識性自性。欲見種種色相。大慧。是名四種因緣。水流處。藏識轉識浪生。

 

1、大慧菩薩問釋迦牟尼佛:希望你將心、意、識的五

法——名、相、分別、正智、如如的究竟實質現象

(「自性相」);以及一切諸佛和菩薩以此修行、證

到和見到自己生理和心理綜合而統一的認識力和

所緣的等等境界,而又超越之(「不和合」);由之

了解自己和客觀一切的存在,真了解五法自性相究

竟是什麼?同時證到一切佛所說的三界唯心的實

際境界究竟是怎樣的?(「顯示一切說,成真實相。」)

以及佛所說、所證、所行和一切一切都超越,而

歸到佛光無盡、常樂我淨中(「一切佛語心」。)

2、此即您在楞伽國摩羅耶山的海島中,向諸大菩薩

讚嘆如來藏識和所轉示出身心在主觀與客觀中種種存在的法身境界,就像海浪一樣,滔滔不絕(法身無相,而又徧存一切法界)。

3、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菩薩,產生眼識種

種功能作用的展轉認識有四種因緣條件。

1)當下感覺認知、能攝受和所攝受,率爾而

        起,無所分辨而不自覺 (「自心現攝受不

        覺」)。此處所說的「自心」,是指自己本來具

        備的感知、能攝受和所攝受,而不知不覺的,

        也即率爾而起自心現識的本能活動。當下吸

收外境,能覺、所覺尚在無分別與無記的狀

態中。

2)自自己存在以來,虛妄不實,就有種種色相

習氣作用(「無始虛偽過色習氣」)。人生來就

是執著於感知的習氣,眼睛的感知作用,自

己喜歡看的,不喜歡看自己不能接受的,喜

歡看也好、不喜歡看也好,死死的抓住眼識

能看、所看的功能作用。

3)生生世世不放(「計著識性自性」)。此處「識

       性自性」是指眼識本具能看、所看的功能作

       用。

 

尚德按:

    眼識的功能作用,是與其他七個識的功能作用,綜合的串連在一起的。

 

4)李清照說:「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後主

     也說:「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人往生斷

     氣之前,多求看自己最想看的……。這就說

     明人都要見一切相的。

 

4、佛告訴大慧,上面四種因緣條件,像悠悠不斷的

流水一樣,是原本清淨無事的藏識海中,因風而全

海生波,浪淘不盡。因垢識作用,六根、六塵、六

識不淨,此則清淨無波的如來藏識,也就變為業海

洪濤巨浪,滔滔不絕了。由是苦苦纏身,陷身六道

輪迴。

 

尚德按:

  和尚走路不能看眼前路上三公尺以上,唐朝秀才張拙有一首悟道的詩,指明要超越眼根。詩如下: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斷除煩惱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

   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楞伽的五法與三自性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三自性。云何三自性。謂妄想自性。緣起自性。成自性。

    大慧。妄想自性。從相生。大慧白佛言。世尊。云何妄想自性從相生。佛告大慧。緣起自性事相相。行顯現事相相。計著有二種妄想自性。如來應供等正覺之所建立。謂名相計著相。及事相計著相。名相計著相者。謂內外法計著。事相計著相者。謂即彼如是內外自共相計著。是名二種妄想自性相。若依若緣生。是名緣起。云何成自性。謂離名相事相妄想。聖智所得。及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是名成自性。如來藏心。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名相覺想。 自性二相。正智如如。 是則成相。

    大慧。是名觀察五法自性相經。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在《楞伽經》中,釋迦牟尼佛有專門談到五法三自性,即徧計所執性、依他起性和圓成實性的問題。

1、   釋迦牟尼佛說,菩薩稍微知道三自性。什麼叫做「三自性」呢?(1)妄想自性(徧計所執性)、(2)緣起自性(依他起性)、(3)成自性(圓成實性)。

2、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徧計所執性即妄想自性,是執著自心的盲目無知情欲意志於一切相而生起的。

3、   大慧又問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徧計所執的妄想,是從一切相而生的呢?

4、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是從依他起自性而起的。由是主觀的八個識能緣落在客觀的外境所緣上,而生起一切的事相和一切的名、言、語句,而成為因著名、言、語句而說事,便示現出種種的事相和名相。因著徧計所執和依他起產生了名和事相,又死死的執著以為真有名和事相,這就是徧計所執,也即妄想自性。《唯識三十頌》一開頭就說:「因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因凡夫眾生執著種種名和相,故不得解脫。

 

 

尚德按:

    「依他起」也者,是因存在的種種條件,而產生存在的現象。名與相之所以非實,乃因名、言非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5、這些都是佛所建立起的,說明名與相的佛法系統。

6、什麼叫做「名相計著相」和「事相計著相」呢?名

   相計著相就是因著主觀妄想的執著,便死死的讓自

   己貼著在主觀和客觀種種有形的實際存在和無形 

   的意象存在上的述說、計述妄想的名字語言上。事

   相計著相為緊緊的執著主觀和客觀內外計著即特

   稱自相和通稱共相之一切相,這就叫做二種妄想自

性。

7、若依「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也就是因種種條件

   而生、種種條件而滅,是名緣起,也就是諸法空相。

8、什麼叫做「成自性」呢?那就是超越一切的名相和

   事相、以及由名相和事相構成的種種妄想(「離名

   相事相妄想」)。特別要注意的是:

9、聖智所得和自覺聖智趣所行境界,也就是內證聖智

   後,如《解深密經》一開始說佛是行以為遊路,也

   就是遊戲三昧,這就叫做圓成實性,亦即成自性。

   「圓成實」也者,即圓成自性的如來藏心。

 

尚德按:

    佛法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謂「如來藏心」,如來藏心便是佛,在轉識成智後,超越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二者,而又與宇宙常寂光合而為一,始終不變的在常樂我淨中。在萬類中超越萬類,以應萬類。這就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10、釋迦牟尼佛對上面所述又做了一首偈語:

    名相覺想,自性二相,正智如如,是則成相。

    「名」者,由種種心意識所產生的語言文字。

    「相」者,即一切主觀和客觀示現出的種種現象。

    「覺」者,就是感覺、感性、直覺和分別。哲學

    上,所謂感性、理性和悟性。

    「想」者為起念、動念,有粗想、細想,即尋與

    伺。

    這便是徧計所執和依他起的種種妄想。

    如果能夠正智,就是佛智,如如便是佛。一切法

    爾如是,本非因緣,也非自然性,超越一切,超

    越也超越,唯一不超越的,還是慈悲喜捨,對一

    切一切,都相應道交。如夢如幻而又如形隨影、    

    如影隨形。如果能歸到本自具足的內證聖智,回

    歸本來清淨的,佛即如如的境界,那便是圓成實,

    也就是成佛了。

   

尚德按:

    人本來清淨,也就是本來是佛,只因妄想執著,

便離開佛遙遠了。

 

11、佛最後祝福大乘菩薩,應該好好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