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講述

第四次上課

楞伽精義

張尚德老師

              

涅槃

如何是涅槃的真義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般涅槃者。說何等法謂為涅槃。佛告大慧。一切自性習氣。藏意意識見習。轉變名為涅槃。諸佛及我。涅槃自性空事境界。復次大慧。涅槃者。聖智自覺境界。離斷常妄想性非性。云何非常。謂自相共相妄想斷。故非常。云何非斷。謂一切聖。去來現在得自覺。故非斷。大慧。涅槃不壞不死。若涅槃死者。復應受生相續。若壞者。應墮有為相。是故涅槃離壞離死。是故修行者之所歸依。復次大慧。涅槃。非捨非得。非斷非常。非一義。非種種義。是名涅槃。復次大慧。聲聞緣覺涅槃者。覺自相共相。不習近境界。不顛倒見。妄想不生。彼等於彼。作涅槃覺。

    復次大慧。二種自性相。云何為二。謂言說自性相計著。事自性相計著。言說自性相計著者。從無始言說虛偽習氣計著生。事自性相計著者。從不覺自心現分齊生。

 

1、大慧問釋迦牟尼佛:究竟什麼是「涅槃」?

2、如何才能證入「涅槃」?

3、釋迦牟尼佛回答:一切自己本來所生的習氣,無始

   以來由能藏、所藏、執藏的藏識所產生的意根(第

   七識、末那識)與意識(第六識)以及前五識種種   

   習氣與妄見,徹底轉識成智了,叫做涅槃。

尚德按:

憨山大師說:「迷者為識,悟者為智。」藏識有能熏與所熏,以及淨熏與垢熏的內涵。

4、這是諸佛和我證到的主觀與客觀一切一切自性,空

   空的境界。

尚德按: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這也就是說一切的主觀與客觀都是空事境界。所謂「自性」也者,也就是存在特別是自己存在的究竟如何?自性也就是存在的本質性。「自性」,空也,即自性本空。

5、所謂「涅槃」,是聖智內證自覺的境界。它是遠離

   兩邊對立種種斷見與常見,以及由意識觀念而產生

   的種種妄想,說是存在也不是存在——(「性非

   性」)。

尚德按:

    所謂聖智自覺境界,是眾生本具的,只因由意識 

所生的妄想執著,故不能證得。聖智自覺境界究竟是什麼?用禪門的話來說,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過雖然不能說透,可以用減法了知什麼是聖智自覺境界。減法是了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了知煩惱障與所知障,超離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斷根本煩惱與隨煩惱。

6、什麼叫做「非常」?是指偏稱的自相和全稱的共

   相,種種的妄想都斷了,所以叫做非常。(斷即

   滅,所以非常。)

7、什麼叫做「非斷」?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的聖賢

   都徹底了解自己主觀的我和客觀的法究竟是什

   麼?所以叫做非斷。

8、涅槃是超越生死的。假定涅槃有死的話,就應該會

   相續不斷的再續生;假使涅槃會壞的話,那就墮入

   有為法中的現象了,因此涅槃是超越壞與死的。以

   上所說是修行者所應歸依的。

尚德按:

    真修行者,就是要超越生死的。

 

9、涅槃是:既不是捨也不是得;不是斷也不是常;不

   是一種義,也不是種種義。

 

尚德按:

義本無義,只是「識」之所變現而已,得無所得,以本無所得故。

10、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聲聞(羅漢)與緣覺(辟

    支佛)二乘聲聞的涅槃境界,初步覺悟證到了我

    和人與法究竟是什麼?遠離了現實因貪瞋癡引起 

    的境界(「不習近境界」),種種顛顛倒倒、倒倒

    顛顛的斷見、偏見與邪見也都超越了,不真不實

    的妄想也為之超越。聲聞緣覺因著上面所說的等

    等,便以為是涅槃。

11、釋迦牟尼佛又對大慧說:有兩種自性相。

    1)言說自性相計著:是由無始以來意識所產生

         的言語等等的虛偽習氣,堅固不移的計算、

         分別與執著。

    2)事自性相計著:事自性相與言說自性相一

         樣,勞不可破的計算、分別與執著。生生世

         世、世世生生不知道是自己的心理自性的妄

         想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境界, 將不真不實妄

         想視為真實。

尚德按:

    什麼是涅槃的真義?

    釋迦牟尼佛在此只指出羅漢與辟支佛涅槃的意義,而《楞伽經》中,還說到生死與涅槃唯一心量、如何是究竟涅槃與各種外道的見解、外道學派四種涅槃的辨別等等。涅槃分有餘涅槃和無餘涅槃。

    有餘涅槃是相對於無餘涅槃來說的。小乘斷一切煩惱,斷未來生死之因,今生的果報,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今生的果報,歸到寂滅,叫做有餘涅槃。了掉分段生死。

    無餘依涅槃是菩薩成就的涅槃,變易生死之因,了了變易生死果盡了,最後成就為佛。

    凡夫的生死為分段生死;菩薩的生死為變易生死。寶窟下本曰:金剛經斷變易因盡,變易果猶存,有餘累,所以叫作有餘。成佛就無因果,變易生死果也無,所以叫做無餘。一句話:佛的無餘依涅槃也者,一切一切都解脫自在了,進到與宇宙光統一而常樂我淨,這才是真正的涅槃。

 

生死與涅槃唯一心量

 

    復次大慧。諸聲聞畏生死妄想苦。而求涅槃。不知生死涅槃差別一切性。妄想非性。未來諸根境界休息。作涅槃想。非自覺聖智趣。藏識轉。是故凡愚說有三乘。說心量趣無所有。是故大慧。彼不知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自心現境界。計著外心現境界。生死輪常轉。復次大慧。一切法不生。是過去未來現在諸如來所說。所以者何。謂自心現。性非性。離有非有生故。大慧。一切性不生。一切法如兔馬等角。愚癡凡夫不實妄想。自性妄想故。大慧。一切法不生。自覺聖智趣境界者。一切性自性相不生。非彼愚夫妄想二境界。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大慧。藏識攝所攝相轉。愚夫墮生住滅二見。希望一切性生。有非有妄想生。非賢聖也。大慧。於彼應當修學。

 

 

1、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諸聲聞非常怕因生死與妄想所引起種種的苦,因而追求涅槃。他們不知道生死與涅槃一切的差別境界究竟在哪裡?不知道種種不真不實的妄想,也是無自性的。以為未來八識諸根的身心境界停止不起作用了,就以為是涅槃。住於休息中,也以為是涅槃。

2、   上面諸聲聞的想法和境界,不是歸到聖境自覺境界,也沒有轉八識成四智。

3、   愚痴凡夫有大中小三乘,以為自己的心量可以入無所有的境界。

尚德按:

    佛法有四禪八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進入到無所有處定,在禪定上已經是非常深的,心外求法的外道也有此定。

4、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聲聞緣覺不知道過去、現在與未來自心現量的境界究竟是什麼?而計算執著外界由心所反應出的種種現象境界,因而陷入生生世世生死輪迴中。

5、   大慧啊!一切一切的存在,本來是無生的。這便是過去、現在、未來所有佛菩薩所說的。道理在哪裡呢?三界唯心是自心相應著一切存在而變現的,它有內涵與外延,有自性也有沒有自性(「性非性」),它是超越有與非有的,它本來是非有非無的。

尚德按: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深知性非性,超越有與非有,那就是佛的境界了。所以《楞伽經》一開始就說:「智不得有無」。

6、   一切存在本來是不生的,一切諸法本來就像兔馬等角一樣。是愚痴的凡夫,不真不實的妄想以為有個什麼生,這是自性的虛妄所產生的堅固妄想。

7、   佛又告訴大慧:一切的存在不生,假如證得自覺聖智趣境界,便證知一切的法,本來無生,一切的性本無自性,如此也就是一切的存在性和相,本來是無生的。

8、   以上所說不是愚痴凡夫不真不實的妄想,有與無、斷與常等等二邊得的境界。

9、   凡夫也好、菩薩也好、佛也好,聖智內證自覺,是真正因著自身存在的種種條件而產生的種種境界的(「自性身財建立趣自性相」)。尚德認為這句話是最難理解的。從生死與涅槃唯一心量全文和從語意與語法來看,這一句話有六層的意義:(1)自性。(2)身。(3)財。(4)建立。(5)歸趣。(6)自性相。

10、大慧:能藏、所藏、執藏的藏識,能攝取、所攝

取的關係,愚痴凡夫便產生了生住異滅的二見。希望一切的存在而有其生生的本質性。這只是並非真有的妄想,非聖賢境界所具有的。

11、應該好好的求證修學。

尚德按:

  儒家強調天地之大德為生,所以生生不息。這也就是「希望一切性生」,但要隨心所欲不逾矩;道家則齊萬物而逍遙遊;佛法的了生脫死,也就是要超越生死,即生死與涅槃唯一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