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講述

第三次上課

楞伽精義

張尚德老師

              

什麼是佛

 

自得法和本住法

    大慧復白佛言。如世尊所說。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乃至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不說是佛說。世尊。如來應供等正覺。何因說言。不說是佛說。佛告大慧。我因二法故。作如是說。云何二法。謂緣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我如是說。云何緣自得法。若彼如來所得。我亦得之。無增無減。緣自得法。究竟境界。離言說妄想。離字二趣。云何本住法。謂古先聖道。如金銀等性。法界常住。若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道。譬如士夫行曠野中。見向古城平坦正道。即隨入城。受如意樂。大慧。於意云何。彼作是道。及城中種種樂耶。答言不也。佛告大慧。我及過去一切諸佛。法界常住。亦復如是。是故說言。我從某夜得最正覺。乃至某夜入般涅槃。於其中間不說一字。亦不已說當說。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某夜成道。  至某夜涅槃。 

        於此二中間。  我都無所說。

        緣自得法住。  故我作是說。

        彼佛及與我。  悉無有差別。

 

 1、大慧問釋迦牟尼佛:某夜悟道得正覺以及某

夜進入涅槃,在這個中間沒有說一個字,又說過去已說的、現在正在說的和將來說的,都不算是佛說的。這是什麼原因呢?

 

2、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因為二法,所以才

有這樣的說法。

 

3、二法是:緣自得法及本住法。

   是因為這二法才如此說,沒有說一個字,不

是佛說的。

 

4、什麼叫做緣自得法呢?

   一切如來所得的種種,我也得到一模一樣、

無增無減。 

 

5、緣自得法是佛的究竟境界。它是離一切言說

和妄想的,是離名離相的。

 

6、什麼叫做本住法呢?

   這就是說像古先聖道,就像金銀本來的原始

性一樣,是在一切存在的法界常住的。如

來的出世和不出世,也是法界常住不滅的。

 

尚德按:

 佛法有法界緣起。《華嚴經》的法界緣起歸到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簡單的說,法界緣起是說宇宙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存在,是互緣、互因、互依、互為變易與萬化,一切的一切,重重無盡、無盡重重,千山萬水,萬水聯溪,山巒疊疊,曲轉圓融,萬類有致,本來統一。在差別中有統一,在統一中有差別。人則來自宇宙,又回歸宇宙,佛是在宇宙中,感應道交的應化著一切。

 

7、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跟過去一切諸佛一樣,

都是法界常住的。所以說從某夜得正覺和某夜

進入涅槃,沒有說一個字,也沒有過去說的、

現在說的和未來說的。

 

8、偈語:就是把原文所說的做一個偈子,再說

一遍表達。

  

尚德按:

    在這裡所說的緣自得法,就是釋迦牟尼佛在《楞嚴經》中所說的:「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這也就是說眾生本來就具有智慧德相的,只因妄想執著,不能夠證得。

    自得法就是聖智內證自覺,《法華經》裡說的:「是法住法位」。

    凡夫眾生之所以不能緣自得法,就是因為六根落在六塵上,遮住了內證聖智。要一切放下,徹底離言說妄想和超越名與相二趣,完全做到人無我、法無我,也是《楞嚴經》所說的: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

      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一切一切都放下,放下也放下,就是緣自得法。

    「本住法」者,即:

    「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

      春至百花開,黃鶯啼柳上。」

    「本住法」是指一真法界是常住不變的。古先聖道在念而無念、無念而念、能取所取,通通超越,自然就不會落在名、相、依他起、遍計所執種種紛擾和煩惱障與所知障中。

  

尚德按:

    結論:

    人從來是自在高貴的,因為有自得法和本住法,是人的至高無上的珠寶,只因人的貪瞋癡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覺

 

    爾時大慧菩薩復白佛言。世尊。惟願為說佛之知覺。世尊。何等是佛之知覺。佛告大慧。覺人法無我。了知二障。離二種死。斷二煩惱。是名佛之知覺。聲聞緣覺得此法者。亦名為佛。以是因緣故。我說一乘。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善知二無我。  二障煩惱斷。 

          永離二種死。  是名佛知覺。

  

1大慧問釋迦牟尼佛:佛的知覺是什麼?

2、佛的回答:

3、人無我、法無我。

4、了知煩惱障與所知障

5、超離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6、斷根本煩惱與隨煩惱

 以上為佛的知覺。

7、即使是小乘聲聞緣覺能夠成就以上的四點,也可以

   叫做佛。

8、以上的幾點是成佛的條件(「以是因緣故」),這些都是歸到一乘。

9、偈言:就是把原文所說的再說一遍。

 

    關於人無我、法無我,釋迦牟尼佛在《楞伽經》〈卷一〉裡面有極細緻的解釋。原文如下:

    「復次大慧。菩薩摩訶薩。善觀二種無我相。云何二種無我相。謂人無我及法無我。云何人無我。謂離我我所。陰界入聚。無知業愛生。眼色等攝受。計著生識。一切諸根。自心現器身藏。自妄想相。施設顯示。如河流。如種子。如燈。如風。如雲。剎那展轉壞。躁動如猿猴。樂不淨處如 飛蝇。無厭足如風火。無始虛偽習氣因。如汲水輪。生死趣有輪。種種身色如幻術神咒。機發像起。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

    云何法無我智。謂覺陰界入妄想相自性。如陰界入離我我所。陰界入積聚。因業愛繩縛。展轉相緣生。無動搖諸法亦爾。離自共相。不實妄想相。妄想力。是凡夫生。非聖賢也。心意識五法。自性離故。大慧。菩薩摩訶薩。當善分別一切法無我。善法無我菩薩摩訶薩。不久當得初地菩薩。無所有觀地相。觀察開覺歡喜。次第漸進。超九地相。得法雲地。於彼建立無量寶莊嚴。大寶蓮華王像。大寶宮殿。幻自性境界修習生。於彼而坐。同一像類。諸最勝子眷屬圍繞。從一切佛剎來。佛手灌頂。如轉輪聖王太子灌頂。超佛子地。到自覺聖智法趣。當得如來自在法身。見法無我故。是名法無我相。汝等諸菩薩摩訶薩。應當修學。」 

 

尚德按:

    3下面廣泛的依原經講人無我與法無我

    人無我:要超離主觀與客觀,色受想行識五蘊、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人要超越按自己活的貪瞋癡形式和內涵活下去、超越無知種子的業力和絕對的自我戀貪愛產生了人無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的攝受,導致了阿賴耶識的業愛,死死的抓住盲目意志的投胎不放,有阿賴耶識所生的八識,抓住一切自我存在的根根,讓自己心理的、生理的能藏、所藏、執藏一而三的綑綁在一起(「自心現器身藏」),從而產生種種妄想,相應著一切存在的相分(「自妄想相」——凡想無不妄想。《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種種在人事物中的施設主觀與客觀,搞成顯示出像河流一樣的,構成自己的業力種子,始終在六道中輪迴,形成無始以來無明盲目意志所成的虛偽習氣因,生生世世在抓住自己的種種心理和生理不放,這就是人無我。如果澈底了解、反省、懺悔上面所說的種種,就是有智慧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善彼相知。是名人無我智」——人對自己的貪瞋癡與無知,無懺悔心,正確的信仰和真正的智慧就出不來。)

 

    法無我智

    要破五蘊、十八界、十二入,要了解種種妄想的本質性是什麼、妄想性是什麼(「妄想相自性」)?要超越主觀的我與應知的我所,超越業力和情愛的展轉因緣生、因緣滅的綑綁,而陷入到心理與生理的世界中,一切一切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毫不動搖的,要超離種種自我的別相與共相而成的萬有不實的妄想現象和妄想力,這些都是因為有罪的凡夫,而非聖賢產生的。

    心意識的五法,名、相和分別本來都是無自性可得的。(五法除名、相、分別外,還有正智、如如。)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慧,一切佛菩薩要善於分別一切法本來無我,諸佛菩薩了知善法了,不久就會成就初地菩薩地的菩薩,住無所有地,而妙心觀察開示悟入聖賢歡喜,一步一步的從菩薩初地成就九地種種的境界,然後入法雲地,因而建立無量法寶和大蓮華像的莊嚴世界,建立大寶宮殿,這些也是從有為法轉無為法,佛亦為幻的本來幻有自性的種種境界而生的,與大寶蓮華和諸佛菩薩同宮而坐。

    許許多多最勝的佛弟子,佛與諸眷屬都從佛國而來,如轉輪聖王太子佛手灌頂一樣。從而超越佛子地,回歸、到達本來有的自覺聖智世界,成就超越五蘊,佛的自在的法身(「當得如來自在法身」),由是而親自證知法無我,這就叫做法無我相。 

 

尚德按:

    釋迦牟尼佛很親近、慎重的祝福諸佛菩薩,要好好的無我智,證知和修學佛法。

    凡夫不僅是無知,而且因為貪瞋癡,永遠陷在不安定中,所以《華嚴經》〈四聖諦品〉一開始就說:眾生是有罪的。究實說來,要成就大菩薩和佛,才是真正完成法無我智。 

   

    4了知煩惱障與所知障

    煩惱障是相對於所知障來說的。學佛也者,是要徹底斷煩惱障與所知障。任何人如果不能斷除煩惱,想要成佛,那真是自己騙自己。我早年初接觸佛法的時候,不了解為什麼「睡眠」也是煩惱?原來睡眠讓自己昏昏沉沉,一切一切的春夢、鬼夢、惡夢也會出來,完全覆蓋了自己。所以成佛的第一步要成就阿羅漢消除睡眠。「學佛」、「學佛」、「學佛」,難也。因為難,更要學。否則,不能消除煩惱。

    所知障有二點:因為貪瞋癡等等的構成自己的無知,對自己的主觀客觀、人我、宇宙種種的境界懵懵懂懂,障礙能知的智慧,這就是智障。

    唯識說,死死的抓住遍計所執、抓住一切的偏見和邪見,完全陷在無明的貪、瞋、癡、慢、疑、惡見中,就是讓自己不能成佛成菩薩,老是顛顛倒倒、倒倒顛顛。南老師曾說:二十世紀是癌症的世紀。二十一世紀是精神病人的世紀。精神病者,所知障也。

    稍微的不了解自己,是小小的所知障。完全對人事物和自己糊里糊塗,是大大的所知障。所以老子說:「自知者明,知人者智。」聖哲蘇格拉底說:「要了解自己」。能超越所知障,遍知一切法,便是佛智。

 

    5、下面講超離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佛法講了生脫死。生不容易,脫死更難。特別是現在癌症末期,那不是在地獄中所能形容的。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莊子講:「善吾生者,所以善無死也。」佛法講要了掉貪瞋癡,超越生死,有二種生死,一個叫做分段生死,另一為變易生死。

    分段生死為輪迴六道凡身之生死,各隨自己的業力,因為在時間和空間壽命的某一階段的生死中,有壽命的分限,形體有段別,所以叫做分段生死。分就是齊限,就是命根。段就是差別,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身心,是隨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所以叫做分段生死。阿羅漢是了掉分段生死的。

    分段生死是指凡夫在三界六道中的生死。

    變易生死是在成就無漏智善業,在淨土果報中斷掉見思惑的阿羅漢以上聖者的生死。變易的意思是無色形之勝劣,壽期之短長,迷想見減,證悟漸增,迷悟之遷移,叫做變易。聖者超越分段生死之身,而得不可思議殊妙的好身。

    如此神神念念相傳,而前後變易,叫做變易。諸聖所得之法身,神化自在,能變能易,叫做變易。唯識法相宗說,智增的菩薩,初地以上成就變易生死。悲增的菩薩,八地以上成就變易生死。 

 

尚德按:

    結論:

    東說西說,最重要的是要問自己,究竟是不是要超越貪瞋癡中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果要超越就真要學佛、信佛、依佛、歸佛、行佛,否則一切都是空談,絲毫不著邊際,那就是瞎子摸象,一無著落與歸趨、一無是處也。所以達摩大師來到中國,別人問祂:

    「要幹什麼?」

    祂答:

    「要找一個不騙的人。」

    人都是騙自己、騙別人和被別人騙。

    二祖神光要達摩安心。達摩問神光:

    「你把心拿來給我安。」

    神光懂了。回答:

    「覓心了不可得。」

    實際說來,變易生死是諸菩薩,救度眾生的種種轉示。

 

    6、接著講斷根本煩惱與隨煩惱

    根本煩惱有:貪、瞋、癡、慢、疑、惡見。

    隨煩惱有不信、懈怠、放逸、昏沉、掉舉、失正念、不正知、散亂、無慚、無愧、忿、恨、惱、覆、誑、諂、憍、慳、害、嫉。

    這些煩惱,人只要稍微反省自己,生生世世就是在有與沒有裡面,自我在煩惱中追尋個不停,不必在各個煩惱中一一做細緻的解釋。只要把《紅樓夢》的〈好了歌〉和誌公大禪師所說的悟道偈參一下,就知道自己如何是在煩惱中了。

 

                  〈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尚德按:

    現在的文明,流行小家庭。「養兒防老」,已變得非常不通。台灣有一縣,曾經一年結婚三千,離婚有一半。

  

                 誌公悟道偈

       「天也空,地也空;渺渺人生在其中。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東,人生恰似採花蜂。

         採得百花成蜜後,一場辛苦一場空。」

  

尚德按:

    有空應該跑跑墓園和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急診室。自己就會少一點貪瞋癡。

    少去參加富貴和權勢人家的婚禮。

    釋迦牟尼佛指點彌勒菩薩:你的問題,就是好遊族姓。

    真問題是:

    彌勒菩薩在極樂世界內宮設立了一個比俗世的皇宮,還要華美與富貴,而且重重無盡,無盡重重。有些大禪師悟道後,告訴自己什麼都不要了,不要去彌勒菩薩的極樂內宮,好行以為遊路,那是有其極深的道理的。

    練習絕對的自己與自己那個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存在,合而為一,這就是佛。真成佛了,也沒有個什麼自己不自己。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以此。

 

二零二零年七月十八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