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初祖

杜順大師

華嚴法界觀

(六)

理事無礙觀

事遍於理門

張尚德講述

黃高証記錄

(原文)二、事遍於理門。謂能遍之事是有分限。所遍之理要無分限。此有分限之事。於無分限之理。全同非分同。何以故。以事無體。還如理故。是故一塵不壞而遍法界也。如一塵。一切法亦然。思之。

第二、事遍於理門:在一切存在中,作為人之存在,能遍之事是有限定性的,所遍之理是普遍性、無差別性、無限定性的。有差別性和限定性的能遍之事,相應於普遍性、一致性、無差別性、無限定性之理的時候,是全部相應而不是部分相應的。為什麼呢?

因為存在之事和事之存在,是變化、暫時而不永恆的,必須回歸、相應、相望、也一定會回歸、相應、相望不變而永恆的理(以事無體,還如理故)。因此,一塵不壞、不壞一塵而周遍法界(一塵不壞而遍法界)。一塵如此,一切的存在也都如此。

(原文)此全遍門超情難見。非世喻能況。如全大海在一波中而海非小。如一小波匝於大海而波非大。同時全遍於諸波而海非異。俱時各匝於大海而波非一。又大海全遍一波時。不妨舉體全遍於諸波。一波全匝大海時。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礙。思之。

       此處所說的理全遍於事、事全遍於理二門,皆超出世情知見理解和悟性的範疇,不是用一般世事可以比喻的。

(尚德按:

在證悟的過程中,又非歷一切法不可。大部分眾生的問題是:

有無盡的煩惱,而不知真痛苦是什麼;有無盡的問題,又不知人生的真挫折是什麼。完全不解已往何以坎坷、為什麼前路茫茫、當下又怎麼懸崖絕壁、深淵萬丈、一動必粉身碎骨。更不知超越過去、現在與未來,便一切OK

若非要舉例說明,就像大海全波是水,而全海不只一波。大海水性,可在一小波中展示出來。大海之所以為海,不因此而小(如全大海在一波中而海非小);又如一小波可周繞於大海,而此波不因隨波逐浪而為大(如一小波匝於大海而波非大)。此喻說明:

大小互遍

(尚德按:

即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一為無量、無量為一。)

就海水來說,全海波浪濤濤,大海仍是海,海水仍為其海水(同時全遍於諸波而海非異);大海雖波浪濤濤,波都在繞海運行,但波浪是自己為自己的波浪,也就是各自獨立的,並非只一個波浪,而是有無數波浪(俱時各匝於大海而波非一)。每個波浪雖是獨立的,但都是H2O,都是海浪。所以:

一異互遍

當大海水性全遍於一波時,不影響大海全體遍涉於其他諸波(大海全遍一波時,不妨舉體全遍於諸波);一波周繞於全海時,其他諸波亦各各可以且會全繞於大海,互互不相妨礙(一波全匝大海時,波亦各全匝,互不相礙)。

尚德按:

      以上諸喻說明為:

各各互遍

以海喻理、以波喻事,由是:

理遍於事、事遍於理

     以全海喻理,以波喻海事,海事當然不只是波。

這裡舉海水為例。尼采說:

超人是海

老子亦如是說。

參!參!參!

       上面原文又有提到:「一塵不壞而遍法界」。「法界」是存在的全體,包括大菩薩和佛的存在。在此先討論「事法界」與「理法界」、「理事無礙法界」:

       「事法界」是指差別事物,也就是萬法互有差別與分齊。人的這一部分,「百法明門論」將其分成有為法(心法、色法等)和無為法,共一百種。而在「瑜伽師地論」中,多達六百六十種。

「理法界」即真如、如來藏。真如理契於事,事還原於理。如此即理即事、即事即理,理事互融互攝,萬法即真如、真如即萬法,融通無礙,此為:

「理事無礙法界」。也就是儒家講的: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杜順大師的「事遍於理門」,一開始的表達語句是:

謂能遍之事是有分限」。特別特別要注意:

       能遍之事」此一語句,是指人的認識能力及知能才性的主觀性,此一能遍是從上述真空觀的會色歸空、明空即色、色空無礙、泯絕無寄四種觀,演申出的結果。人之所以能遍於事,又超越於事的道理在此。

       另外,有一關鍵問題要深思:

       「事」涉及到器世間、有情世間,為什麼能回歸、契應真如之理?

       這一關鍵中的關鍵問題,大多數人都無從理解,即使理解,也理解錯了。此問題關鍵是:

       佛法說:

心能轉物,則同如來。

       太多的人,把「心能轉物」,認為是心可以製造物,全錯!

       佛法講:

       無主宰、無作者、無受者,是因緣所生法。

       但是人在因緣所生法中,有著特別的知能才性,可以讓人成大菩薩和成佛。一旦成大菩薩和成佛後,也就可以在一切中,又超越一切。其方法也就是杜順大禪師在上面所講的四種觀:

會色歸空觀

明空即色觀

色空無礙觀

泯絕無寄觀

       所以祂才用「能遍之事是有分限」一語句。

杜順之所以為文殊菩薩,

文殊菩薩之所以化身為杜順,

此也。

 

待續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三日

於台灣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