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初祖

杜順大師

《華嚴五教止觀》

思想系統的開展

(七)

李克強先生

內行

提法是對的

張尚德

C:顯法離言絕解:

    又分為二:遮情、表德。

    此是超越一切存在及法門,不做任何意識和語言的解釋。

1.    遮情:

所謂「遮情」,杜順大師在此自問自答:

祂問:緣起是不是有?

答:不是有,而是空。因為緣起法無自性,所以為空。

又問:緣起是不是無?

答:不是無,而是有。因為緣起法要有無,方能得其有。

再問:緣起是不是亦有亦無?

答:不是。理由是:「空有圓融,一無二故」。空有本來是即空即有、即有即空的,也就是說本來「空有一際,無二相故」。

復問:緣起是不是非有非無?

答:不是。緣起既可以有其非有,亦可以有其非無(不礙兩存)。因為緣起法本來同時空有互奪的。互奪也者,沒有空就不可能有「有」,沒有「有」就不可能有空。

    更問:空是不是無呢?

答:不是。這是因為空有互融,最後兩皆不存。因為緣起法,空奪有盡,剩下的唯是空,而非有;有奪空盡,剩下的唯是有,而非空。空有同時相奪,兩相雙泯。

 

(尚德按:

以上杜順大師所解釋的,就是講現象界的存在,即有即空、即空即有、非有非空、非空非有。如果一切的有,不化為無(即空),宇宙便不可能存在的。試想想,如果眾生不滅,這宇宙如何能存在?所以有與空、空與有的道理,完全是現實性的。因此老子才說:

有無相生

反過來說也成立,無有相生。就是無和有相生、互化、互成、互消、互滅。)

 

2.    表德:

此處所說的「德」,不是講道德,而是解釋存在的現象。

祂問:緣起是不是有?

答:是。只不過是幻有,幻有並不是無。

又問:緣起是不是無呢?

答:是。因為無自性即是空。

再問:緣起是不是亦有亦無?

答:是。有和無、無和有,彼此並不互礙,是可以互存的。

復問:緣起是不是非有非無?

答:是。因為空有互奪雙泯。

又因為緣起法,既是有、又是無,進一步理解,緣起也就是亦有亦無、非有非無了。

根據上述的理由,杜順大師便做了一個結論:

一不一,亦一亦不一,非一非不一;多不多,亦多亦不多,非多非不多。如是是多、是一、亦是多亦是一、非是一非是多。即不即四句,準之如是。遮表圓融無礙,皆由緣起自在故也。

尚德按:

一不一:一不是一,肯定的否定。

亦一亦不一:也是一也不是一,再肯定再否定。

非一非不一:將前述兩者,既肯定又否定,將其統一在一起。

多不多:多與不多是全體,是講殊相的共相、共相的殊相。多是存在的共相,不多是存在的殊相。

亦多亦不多:也肯定也不肯定(這時就主觀的存在來說,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了,也就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花)。

因此:

非多非不多:不是多、不是不多,將前面肯定、否定統一在一起,得出結論:

如是是多、是一、亦是多亦是一、非是一非是多。

也就是:

道通為一,一歸萬法、萬法歸一。所以也是多也是一,也非是一也非是多。

肯定此四句、又否定此四句,即肯定中的否定、否定中的肯定。這屬於對存在辯證法的描述。

以上所說,與數學中的座標、幾何、排列組合、或然率等等,可做相對性的理解,「0」是空(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既肯定又否定)。「一」是肯定,「負一」是否定,無限大為多、無限小為不多,等等、等等。

若以物理的量子力學為例: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微觀粒子具有波的特性。當我們只考慮一個粒子的量子效應時,若以一粒子射向刻有雙狹縫(稱其A狹縫、B狹縫)的不透明擋板,然後在擋板後適當距離偵測粒子位置。粒子發射前,令其數目是一不是多;但 重複量測後的結果,出現干涉現象,也就是粒子可能穿越A、B不同狹縫,其路徑是多不是一。在不考慮相對論的情況下,從機率守恆出發,可以知道單一粒子,在全空間偵測到的 機率總和不隨時間變化,且依據量子態疊加原理(superposition principle),此粒子的量子態是在A點和不在A點的疊加。多態疊加的機率總和,又回到原來的一。這整個過程, 對於同樣的粒子,其路徑可能穿過A狹縫又可能穿過B狹縫,此現象是多而非一,經過多次測量統計後,機率總和又歸一而非多。此量子現象或有助於大家對「多非多、一非一」的了解。

一切存在的本身,多有如此現象也。

杜順大師最後強調:

若不在同一時間前前後後、後後前前證知空有、有空,那是顛倒見,不是正見。理由是:

萬法本來歸一,一本來歸萬法,空有、有空本來打成一片,將其割裂,並非法爾如是(前後別見不稱法故)。

    李總理克強先生在中共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報告:

    論及哲學部分,他說:

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

是極內行的提法。

社會是存在的,

科學也是存在的,

哲學、任何哲學,

必須契應和歸到社會和科學的存在上。

華嚴宗杜順祖師,是自存在涉論存在的,

祂不打語無實際的高空,

空談心性,

社會必亂、

國家必亡也。

 

附:以上是接續「華嚴五教止觀思想系統的開展」的第六次內容。

 

    待續

二零一四年三月七日

於台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