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初祖

杜順大師

《華嚴五教止觀》

思想系統的開展

(十)

唯獨一珠

總相

殊相

勝義

我佛、我佛

張尚德

問六:

一珠即入一切珠,一切珠即混同一珠,宮宮相珠,無宮不珠,雖然如此,杜順大師仍再追問:

既然說於一珠中入一切珠,而竟不出此一珠,這不是一種矛盾嗎?那又如何能入一切珠呢?也就是說,只入不出,何以如此?

答:

杜順大師回答這一問題,是從如來藏及佛的境界,也就是從總相與別相,或共相與殊相來做回答的。如來藏與佛為總相,法界緣起的緣起性空也為總相,一切存在的總相亦是總相,各個特殊的存在,則為殊相。

在此要注意的是:

《華嚴經》是唯識宗的主經,也就是說,唯識還是歸到華嚴的。

如果不掌握總相與殊相以及如來藏的意義,就無從了解杜順大師以下的回答。

祂的回答是:

只因為不出此珠,所以能入一切珠。若出此一珠而入一切珠,即不得入一切珠。理由是:

離此珠內,沒有別珠。

(尚德按:

水中鹽味,色裡膠青。

一水入千水,即為一水;千水入一水,也為一水。

所以就沒有出與入的問題。

從邏輯上來說,這就是內涵與外延,或者說共相與殊相、殊相與共相,都打成一片。)

 

問七:

《華嚴五教止觀》到此地步,杜順大師還要追問:

帝網如果離開「此珠」,即無一切珠,則帝網為此一珠所成,那又何從結成多珠呢?

 答:正因唯此一珠,才能結成為帝網。

「此珠」究竟是什麼?

 理由在哪裡呢?

 理由是:

唯此一珠,獨成網故。假定沒有此珠,全部的重重帝網,便無所成。

那是什麼呢?

 那是「一珠」。

 杜順大師還是追著問:

 

問八:

 假定唯獨「一珠」,怎麼又結珠成帝網呢?

 答:

 結多珠成帝網,正是因為有此一珠,理由在哪裡呢?

理由在:

 此「一珠」之一珠,是總相,其功能與作用為多重。假定無此一珠之總相或總相之一珠,一切便無成。

 結論:

 重重帝網為一珠所成,一切就入一。以此類推,類推以此。

 

尚德按:

上面的問答,是從總相與別相、共相與殊相來談的。其中所說的「此珠」、「唯獨一珠」者,從「法界緣起」與「五教止觀」的全部內涵與外延來涉思,應該不是指「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而是已經超越了「法界緣起」與「五教止觀」,也就是轉化如來藏,而成就了多重佛的境界了。那也就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微塵中也有億萬佛。

這究竟是什麼境界?

悟道的楞嚴經說得好:

如淨琉璃,內含寶月。

從佛法的究竟意義來說,「唯獨一珠」,應該是講勝義根的勝義有。勝義根和勝義有,所指的是:

存在的:

絕對「淨」的性狀

所以「唯獨一珠」,意指:

佛的境界也。

華嚴經所以為圓教,道理在此。其也為別教也者,道理更在此。

圓教無教而聖教,別教無教而新教。

方老師東美先生大聲疾呼:

中華民族要成立新的宗教:

亦在此

    待續

 

附語:

    杜順大師為文殊菩薩的化身,其「一珠」不直指為佛者,其時道教、儒家仍盛行也,意在避諱。

 

二零一四年三月十四日

於台灣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