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宗初祖

杜順大師

華嚴法界觀

(四)

泯覺無寄觀

張尚德講述

黃高証記錄

(原文)第四、泯絕無寄觀者。謂此所觀真空。不可言即色不即色。亦不可言即空不即空。一切法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語亦不受。迥絕無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是謂行境。何以故。以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

第四、泯絕無寄觀,意謂在觀真空,超越各類存在與非存在(存在為「即色」,非存在為「不即色」)。超越空與非空,一切存在都超越,超越也超越,整個的超越層次都超越(一切法皆不可。不可亦不可。此語亦不受歸到無何有之鄉(注意:絕非任何虛無主義)。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超越一切意識、語言、悟性與知解(迥絕無寄,非言所及,非解所到)。如此之歷程與境界,叫做:

行境

在入佛入禪的方法層次上,何以要如此呢(何以故)?

因為: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動念即乖,要以無念為宗。(開口神氣散、意動火工寒,語言、意念非實)(以生心動念,即乖法體失正念故)。

 

(原文)又前四句中。初二句八門皆揀情顯解。第三句一門解終趣行。此第四句一門正成行體。若不洞明前解。無以躡成此行。若不解此行法絕於前解無以成其正解。若守解不捨。無以入茲正行。是故行由解成。行起解絕也。

前述四句中,頭句「會色歸空觀」有四門,指凡是存在的色法,一定是歸到、契應真空;第二句「明空即色觀」也有四門,講真空起用,必不異色。此前二句八門初步解釋一切存在與空、空與一切存在的關係。第三句「色空無礙觀」一門,展示出即此用、離此用,離此用、即此用的色與空、空與色雙止雙觀的見地與功夫。第四句「泯覺無寄觀」一門,可與楞嚴純覺和觀音法門相契應。真空觀是透過遮遣斷滅空來顯真空理,並藉行證來契入。如果不明白前理,便無以成於正行。若不知此正行是超越一切知解,就無法明其正解。假如死死抓住知解不放,亦無以入於正行。所以要一切都超越、超越也超越,即:「信解以成行、行起而解絕」也

尚德按:

觀世音菩薩說得好:

「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也就是完全超越陽與陰,一直空到底。主觀、客觀、能覺、所覺,統統空掉。「泯覺無寄觀」,即一切皆空,但顯純覺。

再者,無念為宗,是六祖惠能大師說的。祂說:

「無者無二相,無諸塵勞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

結論:

       成就泯覺無寄觀,一定會純覺現前。因此,所謂「觀真空」,最後也就沒有一個什麼真空了。

 

待續

二零一四年一月十日

於台灣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