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摆脱对美国债依赖有五招

尚德讀後

有感

轉自新浪

美国《外交政策》网站近日刊登题为《解开中国债券之结》的署名文章,作者德里克•西瑟斯在文中称,20066月,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拥有6990 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那个时候,这还是一笔不错的投资——收益率在5%以上。然而现在,收益率已经几乎为零,风险也更高了,然而中国还在买入。到9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达3.66万亿美元,另外国家银行中还有8000亿美元。为什么中国把这么多钱——超过2万亿美元——用来购买美国国债?是因为缺少其它选择。

  文章说,这不是长久之计。因此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什么时候想要爬出这个它在手中美国国债开始增长的时候挖下的坑。而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打算如何解套?中国有五个方法来减少对美国国债的依赖。每个都不轻松。

  1、卖掉美国国债。

  每年都会有中国政府顾问提出卖掉美国国债,购入替代投资,比如以其它货币或黄金标价的资产。这个计划有至少两个大问题。哪个国家愿意花大把美元买下中国手中的债券,从而把自己的货币推高呢?

  2012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了创纪录的878亿美元,即便是在那个水平也包括了多次大规模的受挫。会有更多的大公司愿意让中国购入它们的大笔股份吗?这种快速拓展的可能性很有限。

  与此同时,问题还在增长。光是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的官方储备就增加了1660亿美元。为减少美国国债在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国家外汇局每个季度都要为新增加的平均1000亿美元寻找另外的投资渠道。

  然而在外汇局进行这笔投资之前,它还需要为已有的美国债券寻找买家。这将会很困难,因为美国每年也要向中国能寻找的买家兜售大量的美国国债。要做成交易,外汇局必须提供更多的折扣。而且它收到的大部分也都会是美元——因为这些买家买入更多美国债券的目的就是想甩掉美元。

  2、开放资本账户

  文章指出,有关中国储备的一个常见误解是,共产党能够也应该把钱花在国内。是应该,但它不能。中国对资本进出的管控将所有的财务账面(包括中央政府和个人)都分成了国内和国外账户。这就限制了中国国内实体使用美元的能力,既不能用于付账,也不能发工资或者自由汇出国外。

  因为用途很少,中国国内的绝大部分美元都会被兑换成人民币。而且是在官方授权唯一能兑换外汇的地方——国家银行体系。官方储备也就随之猛增。

  假如中国取消资本管控,外汇储备在国内就会有更大的用途。如果征求公众的意见,这将会是最受欢迎的选择,因为政府就能更容易地在国内花这笔钱。比如,2011年有关中国援助欧盟的说法就栽在了国内反应上。

  但是中国不愿意允许国内资本自由流出国外。它担心一种噩梦式的场景:原本被控制的储蓄大量外流,迫使央行疯狂重新调配储备来贴补国家财政。这至少会暂时损害国家对金融体系的控制。这种担心自共产党在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认真考虑自由化问题以来就一直制约着它。

  11月的三中全会也在开放资本账户上提出了同样模糊的承诺,但没有时间表。最保险的做法还是继续控制。

  3、在人民币上反向而行

  中国外汇储备季度性地巨额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在公开市场上购入外汇尤其是美元以控制人民币的价值。假如中央能完全放开人民币的汇率,中国储备的积累就会放慢,而且可能会大幅放慢。虽然这能更容易地避免购买更多美国国债,但对已有的国债却不会有影响。这就要求全面改变做法,让央行出售外汇,买入人民币,在此过程中减少过剩的储备。

  从原则上说,这是完全合理的。但从实际上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4、在国内也反向而行

  文章说,除了加强人民币这个令人不快的任务,中国还有很多其它内部调整的工具。比如,减少对国内生产的补贴,以及旨在再平衡消费和投资的改革都会起到作用。

  在三中全会上,中国宣布了这方面的措施;如果得以实施,它们将逐步限制储备的积累。但不幸的是,问题并非长期性的,而是亟待解决。正如汇率一样,阻止中国外汇储备进一步增加需要转型式的改革。而这不会对现有的储备有任何影响。

  5、指望一个新的大国加入全球经济

  利用政府的外汇,国家开发银行在全球投资各种开发项目,从老挝的大坝到拉美的炼油厂等等。这对储备的减少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但却可以作为一种模式。

  很少有国际机会大到足以让国家外汇局愿意甘冒出售美国国债的代价来大幅调整其投资组合。另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会是个机会,这要看遭受危机的国家愿意为中国的帮助付出多少。一个恢复国际地位的伊朗可能会为大规模中国投资做一笔很好的交易。

  文章认为,从大小上来说,更好的可能性是朝鲜。即使和平的朝鲜半岛统一也会需要大量的美元用于进口、财政支持和发展。韩国会需要帮助,中国也不希望美国或日本的过度参与。当然,朝鲜半岛什么时候会统一还不清楚,但这足以让中国挣脱美国国债的枷锁。

  等待朝鲜半岛统一当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策略,但期待美中紧张关系消散也不现实。在一个时刻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上,相互确保摧毁的局面是无法永远持续下去的。中国很快就需要选择这些策略中的一个。

 

尚德讀後:

自工業革命後,發展了歐美的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資本主義,直接的結果是:

導致了歐洲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隨後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滲錯反爭在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資本主義運作中,並未能解決人類從來的的爭奪問題。

當今人類的問題是:

老樣

一、    思想的矛盾

二、    資源的搶奪

在思想的矛盾上,歐美還是繼承「上為上帝天國、下為變化生滅的地獄世界。」

而東方呢?特別是老大而又人口眾多、資源不夠的中國,則是道並行而不悖,萬物相育而不相害,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最後要搞個「道通為一」。幾千年來,強調人豈可以沒有道乎,

你是有道有德有慧之高士也

而老百姓總是:

民不聊生

所以前哈佛大學教授杭廷頓硬是說:

東西方會要打一仗。

不是核子武器毀滅地球的可怕,第三次世界大戰早就發生了。

問題:

如果中美不相忍為世界人類命運謀,

那就………

而中國重要的第一步,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在內,絕對要穩住自己,且在很多方面,要以能上軌道為先,此為維持世界和平最先的必要條件。

其次,現今世界各國少數精英,集權力、經濟、知識、傳統掌握、控制於一爐,共同在一起搞了一個「WTO」,搞成台大就是哈佛、哈佛就是北大、北大就是台大;又如美國的CIA,就是俄國的KGB,其他以此類推,彼此彼此、如是如是,大家好像哥兒們、哥兒們。各大國又常常友好的在一起,搞什麼互助合作、互相瞭解的軍事演習,今天這個國際會議,明天那個國際會議,如此如此,五星級飯店、高爾夫球場,趁機樂個不停

真不知當今之世界各國所謂的精英人士,

究竟要搞什麼?

要吃什麼?

要繼續如何吃法?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於台灣關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