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空」與「體」

張尚德

   人類的古今中外,在思想文化觀念上,騙自己,騙了幾千年,那就是:

「空」與「體」。

   龍樹菩薩的《大智度論》,搞出一個「十八空」,也就是一切皆空,最後,空也空。

   要問,既然空也空,那無論從邏輯或實際經驗來講,還有一個什麼空呢?

   有一種「空」,那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金剛經》裡面說的:

「是諸法空相」。

很容易了解:

   「諸法」是指一切存在。

那要問:一切存在是什麼?

釋迦牟尼佛又說:「成住壞空。」

「成住壞」,就是指一切存在,除佛和菩薩以外,一定是在「成住壞」的過程中,這種「成住壞」的結果,叫做「空」。並不是除「成住壞」過程以外,有個實際東西,叫做「空」。也就是佛法的「空」,是描寫存在功能、過程的結果,故而存在在成住壞空中。

   因此,佛法所說的「空」,是相對於「有」來說的。「有」在沒有存在以前,是「空」。存在以後,消失了,還是「空」。在存在的過程中變化,也是趨向「空」。

   人是一種存在,所以《金剛經》說: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既然過去、現在、未來都不可得,就一切不可得了。因為不可得,不可得也不可得,所以《心經》說: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這是對存在「有」與「空」之空性的一種描述。

兩千多年來,把這一描述,叫做「體」。

什麼「體」呢?

用哲學的名詞來講,就是「本體」,也就是形而上學的一種概念,是指有形存在的一種托子。意指沒有這種托子,就不可能有存在,再用哲學的描述來說,它是「究極存在」或「物自體」。古今中外哲學上,對「體」的追求與解釋,很多很多。到了德國大哲學家康德,集西方哲學大成,他說:

「物自體是不可知的。」

三十年前,尚德曾說:「康德說『物自體』不可知,但用禪門方法,可證到『物自體』。」

尚德當時陳述此一概念時,保留了一點,那就是:

「並沒有一個什麼『物自體』。」

也就是說:禪門的明心見性,是用「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的方法,證明到原來: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在「諸行無常」中,了不可得。雖了不可得,但人有一種本能與知性。

本能是什麼?是自性本空。

知性又是什麼呢?是能夠讓自己知及且歸到「純覺」。

   也就是說:個人的存在都沒有一個什麼「體」,其他萬類存在,又何曾有個什麼「體」。正猶之乎說空一樣,並沒有一個什麼真正的「體」。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說「空」,最後自己也將其否定,說自己沒有說一個字。也就是佛法的「空」,是描述現象存在方便的一種遮與表法也。

   結論:

   禪門無空、哲學無體。

   這就像:

數學1-1=0,世間並沒有一個什麼實際東西,叫做「0」。但如果沒有「0」這一概念,整個數學邏輯,便寸步難行了。沒有以「0」 作基礎的高等數學,也就沒有物理等尖端科學。

0」之為用也,大矣。

   空呢?本來沒有「空」。既然本來沒有「空」,佛法為什麼又老在那裡說「空」呢?

參一參吧!

 

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