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初步的兩個重心

二楞子

南老師

張尚德

   南公懷瑾先生叫自己「二楞子」。

   祂於家徒四壁、一切無依無靠時,住在小菜市場的死巷,將悟道的「楞嚴經」和印心的「楞伽經」,譯成比較通曉的語言,並增添自己重要的領悟,分別叫做「楞嚴大義今釋」和「楞伽大義今釋」。所以祂稱自己為「二楞子」。

   二經的初步重點,究竟是什麼?

   悟道的「楞嚴經」告訴我們:

   應徹底消除自己生生世世盲目意志的情欲。

   曾做過和尚、後來當皇帝的朱元璋,很瞭解這件事。一年新春,他巡視民情,遇一貧戶,門上未掛春聯,他問主人為何不掛春聯?主人回答:

「我不識字,所以沒掛春聯。」

朱元璋又問主人是幹什麼的,

主人答:「我是殺豬的。」

朱元璋馬上揮筆幫殺豬的寫一對聯:

「兩手劈開生死路,一刀斬斷是非根。」

能開國作皇帝,朱元璋多多少少有高人一等的慧根。

所以開國的毛主席也懂「金剛經」,是有慧根的。他說:

「我說趙樸初,即非趙樸初,是名趙樸初。」

印心的「楞伽經」呢?

它告訴學佛者,絕對要斬斷任何意念。

為什麼?

唯識學有五徧行:作意、觸、受、想、思,是五蘊難以解脫的根由。

禪門也說:

「打得念頭死,方得法身生。」

要特別注意的是:

五徧行不只是阿賴耶識(種子識)具有,情執的第七末那識、第六意識和眼耳鼻舌身前五識,也都有五徧行。

   天天說學佛,不從轉化、消除盲目的意念下手、不達成不受意念支配的無想定,學佛者不及格。這些是學佛成就極重要的初步。

   南老師所以稱自己為二楞子:

此也。

 

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四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