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張尚德

   這幾天大人物、大人才張忠謀、施振榮等等都在大談人才離台走失問題。

   劉邵有《人物志》,司馬遷有《世家》、《滑稽列傳》、遊俠列傳》,都是說人才。

   蔣介石先生手下有一位能打仗的大將軍,被人告狀,說他喜歡搞女人,赴戰場之前,必先完成此事再說。

蔣氏便召見他,說:「別人告你喜歡搞女人。」

那位大將軍直率的回答:

   「俺啥都不喜歡,就是喜歡這個!」

   蔣先生笑而寵愛的囑咐:

「少一點啦!身體重要。」

   此會打仗的人才也。這就難怪軍閥和民國時代,大將軍多有好幾位太太伺候。而女人也落得跟如此如此的大男人廝混,此乃真歷史也。

   大畫家唐伯虎,不能說他不是人才。他曾畫了一幅畫:

   一張古床,一幅放下來的蚊帳。兩個帳鉤斜斜的掛在蚊帳上面,似飄似動的。離蚊帳五公尺處有隻花貓,壯而美得像是春貓。牠聚精會神的抬頭,痴望著蚊帳上的兩個斜鉤。覺得奇怪,帳鉤為什麼會飄動啊!

   唐伯虎畫畫的意象,如此如此,總不能說他不是人才。

   唐伯虎點秋香。   

在中國五千年歷史上,能點秋香、有機會也有資格點秋香的,也只有他一人。唐伯虎是不是人才呢???

   還有,整理出版四庫全書的紀曉嵐就更妙了。有一天他眼睛非常不舒服,乾隆皇帝問為什麼,有人告訴乾隆皇帝:

「荷爾蒙系統不調配也。」

乾隆之所以為乾隆,立即賜紀曉嵐兩個妃子……

另外,西門慶斷氣之前,還要求潘金蓮,他說:「我……」。

蓮姐回答:「你生病也!」

西老爺再說:「沒關係。」

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有幾位能像西門慶那樣不怕死到這種地步,彼非人才乎!!!???

你有能力、膽識和運氣像西門慶一樣,遇到大美女潘金蓮嗎?更重要的是,你能像西門慶一樣不怕打老虎的武松打死自己嗎?

從前張良想盡辦法,把韓信搞到劉邦那裡,彼等是人才亦不人才耶?

蔣介石先生最喜歡喊的:

「中興以人才為本。」

毛澤東先生也最喜歡講的:

「敢將日月換青天。」

蘇格拉底却自認自己不是人才,所以他說:

「我不知道什麼,我只知道我不知道什麼。」

人才!人才!人才!

有人天生相信人就是強盜,便做好了死亡的一切準備。他在犯案後被抓赴刑場的時候,是大步且正步的走向槍決場,且是冷靜笑著離開人世的。他雖不壯懷激烈,但卻仰天長嘯,你說他是人才或不是人才?

有人老婆死了,情緒崩潰;有的才洞房花燭夜,只幾天,看到新婚的老婆,便精神崩潰了;莊子老婆死了,卻高興得敲鑼打鼓,人才耶!人才耶!只不過是有情緒的人才和沒有情緒的人才之分而已。現在的人文世界,男女早上結婚,晚上即離婚,多得很啊!

再提一下另外一位人才。我家鄉湖南湘潭,有一位姓謝的,叫「謝十萬」。據說他有十萬銀元,他喜歡銀元,每晚睡覺前,不敲一敲銀元,他就睡不著。後來這位謝十萬,就枉枉的死在銀元上,彼亦人才也。

台灣?台灣?人才?人才?

   有一位大佬說:他離開台灣,台灣就……

是也?非也?真也?假也?

人才???

結論:

東邊有人才,在萬里千山上放大火,要把毒蛇猛獸、亂葬山崗、有與沒有的,統統燒掉,他是人才嗎?!西邊却又來了微不足道的、自己却認為自己是人才的小小救火隊。他們不問也不管在萬里大山上放大火的是誰?也不知道為什麼放大火?只認為自己是好人在做好事,人才乎?!

家貧出孝子,亂世出忠臣,如此人才到哪裡去了???

 

二0一二年八月八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

張公“人才”說感言

哲人


孰能當世之木铎、細品張公人才說、

雞鳴狗盜皆有術、扁鵲能治鳥能啄、

江濤奮湧拍前浪、豈厭前浪層層波、

雲山霧繞空無物、囂塵忍看鬧事多。

高証讀後感:

哲人師兄:

   張公尚德先生說的「人才」,深和廣得很,不只你說的那些哲學、歷史、佛法、現實,甚至世運和整個的人性,都在其中。其說乃象徵、比擬、對比和預言者也。孝子和忠臣都見不到了,還說什麼人才!

二0一二年八月九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

 

淺談說話與寫文

黃高証

在人類人文記錄中,說誰文章寫得好、說話說得好,實在很難講。

所以韓非言「說難」。釋迦牟尼佛更是說祂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個字。

人類的活動頻繁,無盡的觀念與欲望,又帶動行動,人人不同,各如其面。說來說去、寫來寫去,真是難也。

有時寫文說話,是用反諷的寫法。例如吾師張公尚德先生所說的「人才???」一小文,就是反諷。世界真正的人才,實在少之又少。所以他在題目後面打了三個問號。

   大哲學家尼采說:他的著作只有一個半人懂,一個是他自己,半個還沒有生。他說他不愛人類,就是反諷的語句與思想也。

二0一二年八月十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

 

-------------

什麼是人才?

張尚德

事到有功方為德。決不害人和害社會。德者,才也;才者,德也;德者,得也。才德俱備,是為人才。

二0一二年八月十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