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道友

張尚德

張公尚德 先生大鑒:

       道南書院歸家已半月有餘。第二次參加道南禪七後,勉勵自己:在作人處事中時時反省二十六個煩惱的現行,少造新殃,從而使“善十一”漸漸紮根,以期統合內明與外用,並超越之。

       您囑咐歷史哲學這一出路,並開示楞嚴與楞伽,生活与证量,進而歸到華嚴與邏輯。今後,學生立志以歷史哲學為切入點,為人類精華文化貢獻微薄之力。學生有幾點疑惑。懇請老師開示。

      歷史哲學 這條路該怎麼走?

      作為老師,如何避免誤人子弟,害人慧命?

      作學問如何才有可能以現量境界帶領比量道理?

    康德哲學為何如此重要,是否有必要學習德語?

      另外,是否可以懇請每月將修學簡短日記呈給老師批閱。專此即請

       敬安                                                                                                     王氏 敬叩

尚德讀後:

1.關於第一和第二個問題,歷史哲學要讀徧歷史中,善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如何做好老師和學生,《禮記》的「學記」說得很清楚。

大般若經中諸佛菩薩見面時,首先有幾句話:

少病少惱否?起居輕利否?氣息調和否?

最耐人尋味的一句話,是:

眾生難度易度否?

另外,說起來容易,經師固然難成,人師更難成。要深透包括禪門人物在內的各類人物之人格、風格與風範。

孟子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樂也。」

不過,說來說去,學生也好,老師也好,還是彼此要厚道、誠敬。

以前儒家在很多家庭,有「天地君親師」神位,道理就在這個地方。真老師就是神,還會害學生啊。孟子學說,將什麼是神,說得非常清楚。

中國的神,是從人生三不朽的事功和道德範疇出發的。

2.現量境界很多,比量一樣的多,如何比對,要遍學一切法,要知道經驗的、理知的、直觀的、宗教的、道學的和禪的方法層次,往往努力一生方為功。南懷瑾老師、方東美老師,都是如此的。

  更重要的是,

  要知勢、知時、知位,要知道歷史究竟是如何變遷的。之所以司馬遷說: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又所以說:

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3.康德哲學說:人不能知道物自體。

禪宗明心見性,就是知道物自體,也是徹底知道自己。

4.你的日記,每半年寄一次就可以了。

尚德

二零一五年七月二十日

於湘潭道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