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舊中國

黃高証

我是道地台灣鹿港人,鹿港現在還保存許多中國的舊文化,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辜振甫先生的老家,就是保有中國舊文化的觀光景點。

說到舊中國的文化,有很多很多,因緣時會,當然有些不屬於現代文明。不過,就精神文明來講,其核心槓桿,是一個「禮」字。要恢復中國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禮」。

「禮」有許多,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是:

敬老尊賢。

一位沒有店子、在冷風街頭靠修鞋維生的修鞋匠,他完全不認識那位要修拐杖的老先生,卻不拿他的錢,說:「拿了不好意思」,那他在內心中,是何等敬老尊賢。

其次,如果他要拿錢,絕對可以拿一百元。而他只拿二十元台幣,二十元台幣在台灣根本買不到什麼東西。此公是何等人也。

張老師稱他為菩薩,是有道理的。

因為菩薩的起碼條件,是:

多給別人、自己少拿。

所以張老師藉孔子的話說:「禮失求諸野」。

過去中國有時也會見到一個終年討飯的人,到了過舊曆年除夕回家時,他還是笑嘻嘻的,不怨天尤人,在門口掛上「厚德一生」四個字。

此所以舊中國也。

下附張老師「禮失求諸野」一文:

 

禮失求諸野,

大隱隱於市。

不好意思!

拿二十塊好了。

張尚德

我有一根柺杖,用久扶手蹬蹬,變短快不能用了。因為手杖根底,沒有釘橡皮。

人最難的,是丟情,日久必生情。

一根柺杖,不僅是無言、真正扶持你的好朋友,而且它真會默默的向你說:

「張老師!年紀八十多歲了,走路小心,不要跌倒啊!」

   我生情了,捨不得丟掉它,就要道友把這根柺杖是我、我是柺杖的真正好朋友,拿去在杖底釘個橡皮。

釘好了,我問道友:「多少錢啊?」

道友說:「在苗栗市街頭巷口冬天冷風中修鞋的皮鞋匠,本來不收錢,我不好意思,硬要給他。彼此禮數、讓來讓去,最後那位修鞋的先生說:

『不好意思拿老先生用的柺杖的錢,就拿二十塊吧』。」

一位在街頭靠勞力討生活的修鞋匠,如此知禮和慷慨,這是「老中國」也。

現在中國宣揚儒家:

好啊!!!

孔子說:

「禮失求諸野」。

大隱隱於市:

那位修皮鞋的先生,是:

菩薩也。

 

二0一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