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知友的話目錄

 

列印本文

 

達摩書院張尚德教授指導心得

 

談參訪善知識    成寬恭書   2008/1/18

 

    在眾多因緣的牽引下,我參訪了達摩書院張尚德教授,談論了當今世界種種問題 : 教育、科技發展、資源分配、電腦、網路等等,張教授致力於提出解決當今世界問題之方法,也希望能結合有志之士一起參與,以便匯集大眾的力量,為解決此等大問題,一起努力奉獻心力,使世界的前途發展轉入正途,走入正道。張教授提出此等問題其解決之道,就是大家一起研究楞伽經之真實義理,可了解當今世界的呈現,無非是我眾人心意識所顯現的情境,然後了解如何修正自心,如何超凡入聖,如何轉識成智,則世界將隨之轉入正道。在楞伽經開始之處,大慧菩薩代表眾生,啟問釋迦牟尼佛一零八個問題,也代表了所有眾生、世間、修行等種種問題,也代表了世間和出世間所有問題、如何解決、和如何修行等等,而當今世界的所有問題,也沒有離開此範圍,所以佛陀在楞伽經的開示,是解決當今世界所有問題最好最直接的方法,在楞伽經中佛陀的解答,不是一一對應大慧菩薩所提問題解答的,而是從佛陀究竟實證智慧,從最根本處,一切唯心,萬法唯識,層層剖析,種種辯解,非常詳盡的一一說明自心意識所顯現的境界,在此引用南懷謹老師楞伽大義新釋大綱,加以說明,南老師這部論著很清楚的,把非常難讀難懂的經文,化成有條有理容易理解的文詞,使我們在這時代有機緣,了悟楞伽經的精意,真是我等的福報。

佛陀在楞伽經中,第一段介紹了什麼是識,識的現象,現識與分別事識的互相因果關係,如何恢復真識,其他學派與宗教理論的批判,一般哲學宗教思想的偏差,離心意識證取心物同體的如來實相、心理狀態為形成五法的根元,心意識生起作用的境界現象,離心意識的修行重實證,如何纔能覺悟自心,成佛次第之道,心物有無二見之辨,虛空與形色的分析,頓漸法門的指示,法報化佛三身內義,兩種聲聞的境界,常不思議與第一義的境界,生死與涅槃惟一心量,五乘種性的分類,無佛種性的一闡提之說,五法三自性、人無我與法無我,誹謗正法的原因,空、無生、不二、離自性相等的涵義等等。

第二段佛陀探討如來藏有定相和實體嗎,大乘道的修行方法,意生身的境界,心理狀態的分析,言語理論的真實性,關於哲學和邏輯學的幾個問題:同異、真假、虛實、有無、存在和不存在等的辨正,禪的別類,什麼是涅槃的真義,如來神力和正修菩薩道的關係,緣起性空的理論實際,理論言語是根據什麼,一切言語理論的原始,萬有現象就是唯心現量的境界,三乘種性的基本原因,種性的定義,幻有的現象和定義,自性無生的真諦,自性的定義,如幻的涵義,名辭章句的文字理則,佛為什麼祇說出世法,宇宙萬法無主宰非自然的道理,四種羅漢的果位境界,兩種智覺的境界,菩薩境界,形而上的心物同體觀,色塵物理形成世界的真諦,身心的五陰原理,外道學派四種涅槃的辨別,八識的互相關係和心王的能所因緣,一般思想心理的原則分類及其真義,如何是佛法的真義和一乘道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第三段佛陀開示意生身的分類和原理,五種無間重罪的反辭巧譬,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覺,佛為什麼說生前的因果事,佛證得什麼道和說的什麼法,有和無兩種錯誤見地的分析,宗通和說通,心理意識妄想的原因和唯心理的辨別,言語和語意,識與智的差別,世間緣起的空見,束縛與解脫都自一心,自性空有之辨,佛法宗綱的說明,什麼是智慧的實相,宗通和說通的意義,世間理論辯證和文詞的觀點,內學和外道的辨別,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種外道不同的見解。

第四段佛陀說明證得如來和身心內外的關係,真理的究竟歸屬是什麼,言語文字和真理,佛法和外道的基本異同,一切法無自性但覺自心現量,關於諸法無常的分辨,三界唯心心外無法,大小乘入滅盡定的差別境界,大乘菩薩道十地境界的真意,如來是否常住,佛法是否常存,唯識的精義,四禪的滅盡定,詳說名相等法的內義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的內義,三世諸佛的有無,佛與恆河沙的譬喻,生死的邊際何在,剎那空和八識的現象,六度的差別目的,關於佛的存在和佛法與唯識的幾個懷疑問題,素食的理由。

所以楞伽經可以說是佛陀為一切眾生、一切菩薩講授的,全部佛法修學的總論,這說明楞伽經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實修實證最好參考之經典。譬如簡要說明,經中佛陀提出五法、三自性、二無我,加以說明世間出世間種種差別,直接了當的切入問題的核心,加以說明解決,世間一切法無非是吾人心意識所顯現之境界,也開示如何從凡夫修行直到佛的境地。此五法為名、相、分別、正智、如如等,可清楚地的說明凡夫、佛菩薩,在心境上之境界差別,凡夫執著世界存在的有形事物(如名利、權位、財物等),也執著世間變化的萬有現象(物理、化學、氣候、環境、DNA),產生了種種概念、學問等等妄想分別(思想、行為、宗教、命運等),無不是我自心所顯現之情境,若自心能遠離世間,這些名、相、分別妄想等之執著,則能顯現菩薩之正智,乃至達到如如佛的境界。然後當善知三自性,所謂妄想自性(又譯為徧計所執性) ,緣起自性(又譯為依他起性) ,成實性(又譯為圓成實性) ,來說明心意識的顯現特性,從緣起自性(依他起性) ,依內外境的所緣,而生起一切事和一切名,便構成行為上所表現的事相和名相,由此就執著以為是確實有事和有名的二種自相,所以便名為妄想自性(徧計所執性) ,如果能捨離名、相、分別等妄想,也就能遠離依他起和偏計所執兩種自性,所起妄想的現象,則可自覺內證真正的智慧,以及證入如如佛的境界,那便是圓成實相(圓成實性) ,則能善於諦觀二種無我相,所謂人無我和法無我,也就是離了無始以來妄想自性所執著的我(人無我) ,即能照見五蘊皆空,以及徹底了知一切法無我相(法無我) ,則能證入無智亦無得,張教授就是如此用心的教導同學及研讀南懷謹老師楞伽大義新釋,並詳盡的加以說明。

在此達摩書院研讀楞伽經,使我有機緣了解這部非常重要又難懂的佛經,本經若沒有南老師的《楞伽大義今釋》,要理解經中義理則是難上加難,雖然看了一遍,但對其中深奧的理趣也僅有粗淺的認識,而此經不僅是全部佛法修學的總論,也是一切菩薩、一切修行者所應修學,可以檢驗一切修行者修行的程度,也是以我等從凡夫到佛地修行的指標,當年達摩大師從印度東來中土,宏傳禪宗心法時,特別留下楞伽經四卷,以為禪宗行者驗心之道理所在。禪者佛心也,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會心微笑,傳承了禪宗心法,在印度代代相傳到二十八祖菩提達摩,達摩觀察中國有大乘氣象,仍在年紀很大時遠渡重洋來到中國,為中土禪宗初祖,倡導以楞伽經驗證禪行者之修證,尊稱為達摩禪。神光斷臂求法,了知心安,被許為二祖慧可,續傳三祖僧燦、四祖道信等,依循達摩禪法教授,逮傳到五祖弘忍,轉以金剛經為禪行者修證之依歸,神秀大師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開創漸修法門名為北宗,六祖惠能則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得了禪宗祖位,亦因五祖傳誦金剛經而開悟 ,並開創南宗頓悟法門,致此中土禪宗遍傳天下,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興盛了數百年。流傳至今末法時代,習禪者就如達摩大師當年所說 : [知道者多,得道者少,說法者多,證道者少。] 張教授為此現象相當憂心,所以希望在此年代,重新提倡恢復達摩大師之達摩禪,鼓勵習禪行者,能研究楞伽經以求驗證心行,使行者能務實修行,並且如實驗證。

末學於大學時期(1976-1980) ,因學近代物理提到測不準原理,認為世界上所有物理量測,皆是測量不準確的,因為量測本身必須有外力參與,才能得到量測結果,而外力將改變量測結果,所以無法得到真正的量測數值,僅能得到近似的值,另因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認為在各個時空領域中的時間,是可以不等同的,因為時間的運算和光速有關,也和物體質量有關,光速在各個時空領域中,因星球重力(地心引力)而改變,形成彼此時空之時間是相對的,但是有其規律相關。加上我中華傳統文化中,常提到[天上一日,人間百歲。] ,使我開始探討世間及學習佛法,以求解答,也開始練習靜坐,在1986年開始接觸了南老師撰寫有關修行之論著,雖然未能全然理解,但經過多次反復自我摸索,似乎也逐漸的,對修學佛法產生濃厚的興趣與信心。在大學時因地處台中,有緣親近水里蓮因寺懺公,戒德嚴謹,了解清淨佛門規矩,吃飯時不準出聲,碗裡飯菜一定要吃得乾乾淨淨,還要用茶水攪拌不留痕跡,有時也因學長帶領到台中慈光講堂,聆聽李炳南老居士(雪廬老人)講演華嚴經,當年常有千人聽經,並提倡念佛,對台灣中部學佛影響很大,我因此了解淨土法門,另在1988-1990年旅美宣化上人來台宏法,我參加了大悲法會,也加深對禪宗的認識及自我期許的修持。

1992年因工作異動,有較多的時間及心力,參訪了台南般若精舍開心老和尚,開心師父法語 : [悟者非色亦非空,無生無滅無內外 ,天地不能為函蓋,剎剎塵塵影現中,隱顯即入無罣礙,法身充滿宇宙中。] ,另一首[境無好醜因心有,心無是非緣境生,境不緣時心寂寂,心不有時境如如,如如境內萬有現,萬有現中真如境,真如境中自性成,自性寂中妙覺明。] ,老和尚名言 : 自己糟蹋自己,自已侮辱自己,自己創造自己。對我開示雖學佛多年,到處參訪聽演講,但還沒入,並教以研讀斌宗大師(1910-1958)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要釋》(斌宗大師生於台灣鹿港,十四歲出家,曾內度求法,參訪鼓山湧泉寺虛雲老和尚、天童寺圓瑛老法師、揚州高旻寺來果禪師、天台觀宗寺寶靜法師等,為台灣在日據時代講經說法之第一高僧,並在新竹開創法源寺及流傳南天台法脈,影響遍及全台,有詩云:[未償夙願落紅塵,游戲浮生廿四春 ,往事回頭如夢醒,一朝見性證吾真,本來面目何曾失,自有衣珠豈患貧。])開心老和尚叫我好好讀此心經要釋五遍,將對佛法修行和世間工作會很有幫助,值得提起,在十年前我和內人,為求子女因緣向開心老和尚請求幫忙,老和尚當場拿份中藥單說 : 吃了兩個月就會好,後來確如所言一一應驗,令我們永遠感激。

當年同時亦參訪台中太平靈山寺照心老和尚,老和尚親自教我拜佛,並開示說 : 放下之後還要提起,我的理解就是心不只要全放下,還要提起承擔,負起責任。照心老和尚以年邁百歲,還重新裝修禪堂,每週六、日親自主持靜坐,每次常有數十人參與,如此持續了十幾年,宏法精神實在可敬可佩,老和尚送我禪宗法寶,達摩四行觀、達摩悟性論、達摩血脈論、達摩破相論等,叫我常看,多看幾遍,可進一步了解禪宗心法。台中太平靈山寺係傳承了廣東潮陽(潮州) 靈山寺,在唐朝開元十年時由大顛老和尚 (陳朝太子出家,寶通禪師)所創建,當時儒家大儒韓愈因朝廷迎法門寺佛骨舍利到皇宮供養,寫了諫迎佛骨文章,被貶到潮州當官,得以親近大顛老和尚談禪論道,成為儒佛千古美談,有詩云 : [靈山古剎盡傳奇,山中玉舟不可思,大顛自有過人處,韓愈更無亂遺衣。]為證。有時照心老和尚會唱誦達摩詩句 :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另一首為[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 ,老和尚也對應做了一首詩云 : [心外求佛路就差,水中月影鏡中花,佛性妙理君知否,只在一心便可誇。] ,另再提他一首很有意思的詩 : [五蘊山中這瓶茶,世人不飲到底差,有人飲得茶滋味,同到靈山見釋迦,此茶本是佛祖栽,朵朵蓮花向上開,栽時不用根和土,開時不怕風雨來。] 。直到今天,我仍常上山與老和尚談天說地,聽聽老和尚述說百年事跡,及台灣過去現在未來的事情。

這十幾年來我仍天天不忘坐一坐,果然知道身心有點進步,當然這段修學過程中,我也對照南老師的論著 :《如何修證佛法》、《習禪錄影》、《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等,使我了解在修行過程中,身心產生種種變化與因應之道,尤其了解修行佛法之行者的見地、修證、行願是很重要的。在佛經中及祖師大德們的論著裡,在在處處都直指佛之心法,本無一法可得,言語道斷,心行滅處,無可言說的,實在是心領神會的。所以禪宗祖師心法傳承,以心傳心,本來就是無法可得,若有一法可傳就不能說以心傳心。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了了常明,本無生滅,本來就具足一切,所以《金剛經》說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也因為如此禪宗非為上上智不能入。

在楞伽經中開示世間的一切所出現萬事萬物,都是我們所創作的,也就是世間種種現象及萬事萬物,無不是眾生心意識整體所創造的,這世界是心物一元的,世間一切因緣成就了一種事物現象,這一種事物現象又產生無量變化影響。所以楞伽經實為我等修行依循參究之寶典,也是一切菩薩所應修學驗證,在此末學也有幾首心得,供大家參考。

1. [塵勞無盡歸去來,富華榮貴業隨身,念頭起處常明了,內外一如眾生度。]

2. [頂天立地大丈夫,脫胎換骨真英雄,內運周天六脈和,常光如如智慧生。]

3. [念念歸空本無住,當下知性即是佛,無始無終無生滅,慈悲智慧圓滿成。]

4. [達摩大師禪宗祖,印度中土傳心法,打落牙齒和血吞,一花五葉自然成。]

5. [菩薩念念長劫修,救度眾生當下成,猶如蓮花不著水,心如日月不住空。]

在此非常感謝張尚德教授的指導及講說楞伽經,使我深信佛可成眾生可度,一切諸佛菩薩長劫勤修一切法,為度一切眾生成佛故。我也理解楞伽經最後回歸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悲心精神,不捨一切眾生的真意,就如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所開示的經文 : [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

 

 

張尚德教授批示 : 2008. 1.19

. 很好。

. 不是捨離名、相和事相分別,而是超越名、相和事相分別,即離一切法,即一切法,在分別中無分別,無分別中有分別。

. 你既是光、電專家又曾學物理,則科學的一致性,即公設系統的一致性,何以不應用到佛法上,佛法實為一非常嚴格的公設系統,楞伽經就是一好的例子。

. 金剛經文字太優美,是大綱式的將佛法系統述畫出來,不若楞伽經細密,後來一般習禪者,多趣向金剛經,而不重視楞伽經,錯誤的認為金剛經是談空,禪門文化由之衰落,這是原因之一,不過話說回來,楞伽經真不易懂。

 

              

返回知友的話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