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

道友來信

 

 

哲人 

十世古今除此当下一无实有,当下即空亦无所得。古人为了理解方便,才有:体、相、用三名相假立,其实体、相本空全在用中。相是一切情器世界、内内外外所依所生的总和。因此所谓的主观和客观的存在也是姑且言之姑且听之,主观世界的存在是依托于客观世界存在的影像,客观世界的存在是主观世界的造像。所以佛才说一切唯心、但是佛所说的这个“心”不是我们平常所发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之心,此“心”拿唯识学的名词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种子微细到什么程度连佛都无法将它细说表达,所以只能用比喻“一切种子如瀑流”,这有几重的含义:其一是种子的广泛性、其二是种子的不确定性、其三是种子具有的起用功能和起用后的现行又生种子的互为因果性。成佛的目的是解脱烦恼和生死,那么烦恼他不自生、也不从他生,凡夫的世界里根本做不了主,也从来搞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所以世俗才有句话:“得到的永远没有失去的宝贵”。人一辈子追求的无非是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事实上在这两件事上从来就没有一个所谓的“标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都是“瀑流”之故,时时变去、不是你自己在变就是外界的“形态、观念”在变,如此说来要找到一个不变的“东西”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满足”。释迦牟尼佛太子不要当,因为他发现“人王”的一切享受都是不可靠的,宇宙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他看到蚂蚁就像是看到人一样,现象世界的不平等都是有主宰的吗?结果他悟到了“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和“缘起性空”什么是“如来智慧德相”?就是空性嘛!无所来亦无所去、本来就在的“那个”,所以禅门有语录说:“这个就是那个、那个就是这个”,实际上是语言表达不出来的那个“实相境界”而已。所以人生千姿百态的一切都是“境界”无一不是境界,而且都留不住。假如能放下一切、包括身心的内内外外一切“境界”不去执着有也不执着没有、就差不多了,那么生命才体现了它赋予你所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了。我们老一辈人经常说:“做人不要忘本”,其实谁都在忘本、而且不知道什么是“本”。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义理是归入“道”的境界,道家有句话:“人不知义、唯其食鸡狗也!”这句话几千来不知道骂遍了多少帝王将相和庶民。

 

尚德讀後:

孟子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意義是:

行義以顯仁。

個人、家庭、團體、社會、天下、國家,若無義、必亂,故謂之「無道」也。

 

尚德 於台灣達摩書院

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

贪嗔痴和大道为用

哲人

 
      严格的讲,作为管理国家机器的“人”是不可以有贪嗔痴的、但是完全没有是做不到的。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其实就是解决国家性的“贪嗔痴”问题,可惜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真正实现得了。

    现在全人类就掌握在一百多个人手里,他们要“贪嗔痴”起来世界就进入了灭顶之灾。

    国际歌的旋律之所以这么动人,关键是它道出了:人性觉醒且不要“贪嗔痴”的勇力!

    人所处的位置更决定了他(她)“贪嗔痴”的危害程度,中国古来提倡“圣、孝”治国的理念。

    什么是“圣”?无我也!一切为民族、为国家为全体的利益出发。

      什么是“孝”?大孝也!孝天下人为父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孔子明言管仲器小,实为鼓励后世君主“大道而行”。

    富国强兵、民心归顺,“归顺”是自然而然的“民德归厚”。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都好几千年了,怎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到现在还是“衣食住行”问题?

 

    所以有智者说:人活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去月球?

    再说拿下了月球后,后面的火星、木星、金星、水星等等的还要不要?

    《楞严经》里说:“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真要贪就贪“大”的,把宇宙都拿下来!把十世古今都拿下来!那就是大道为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