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的几点心得

宏涛

从达摩书院回来一个月了,除了身心有很大变化外,最大的收获是很多书能看懂了,当然不一定真懂,但至少认识上有进步。感恩南老师播下的种子,感恩张老师的教化。

明心见性

愣严经一开始就讨论七处征心,八还辨见。阿难还是无法了解生命的根本——那个不在内,也不在外,遍虚空法界无处不在的心。比如我现在在写字,指挥我写字的是第六意识,而知道我在写字的那个知性,即阿赖耶识,是如如不动灵明光明的;回想起小时候,刚上一年级,因为迟到怕老师批评,不敢进校门,就躲在一个池塘的角落,等其他同学放学了,一起回家的喜悦,至今记忆犹新,那个知道喜悦的知性是如如不动的;又记起,高考考场,时间快完了,还有几道题还没有做完,那种紧张无法言表,但是知道紧张的那个知性是如如不动的;甚至梦中,自己在空中飞,在下坠……,但是知道这些的那个知性是如如不动的。而且小学时,高中时,梦里,还有现在当下,那个知性一直在那里,没有任何变化。我们所谓的明心见性,就是要见到这个。

这个东西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在这里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它是超越时空的。南老师说世界上速度最快的东西不是光速而是念速。比如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光从太阳发出大概要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但是我们念头一起,瞬间可以到太阳。念头就是我们第八阿赖耶识的起用,这也证明阿赖耶识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在的。一切的存在都是假象,都是由阿赖耶识生起的,必然有生灭,唯有阿赖耶识如如不动,永远在那里。

这个东西即六祖所说的五个何期自性。道家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易经里的“天行健”。基督教里面的上帝,伊斯兰教里面的阿拉。愣严经云:性净明体。寒山大师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都是说它。历代宗师所说更是汗牛充栋。

有教授问张老师:你悟个什么?张老师答:没有什么。张老师是实语者。真的没有什么,人人日用而不自知也。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

心物一元

能见的知性,即阿赖耶识是无所不在的,遍虚空法界,超越时空的。所以楞严经说: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道家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有人向庄周问“道”:“所谓‘道’,何在?”庄周答曰:“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秭稗,在瓦甓,在屎溺。”所以中庸里说: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所以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我们所谓的主观世界(八识)都是阿赖耶识生起的。阿赖耶识就像一潭纹丝不动的池水,外境就像风一样,引发浪花,形成其他七识,但本质上浪花还是池水,就是说其他七个识本质都是由阿赖耶识生起的,一而八,八而一的。

整个物质世界也是由阿赖耶识生起的。比如要盖一栋大楼,首先要设计图纸,而设计构思则源于设计师的思想念头。再比如中国近30年伟大成就的取得,是源于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思想。再如习大大中国梦,新时期治国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将带领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毛泽东早期作文《心之力》中道: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可见他少年的气概。毛泽东又说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的也是心物一元。

霍金博士在生前最后一次接受记着采访,谈宇宙起源时说:在大爆炸前什么都没有。(Nothing was around before the big big bang!)这与佛法是一致的。

南老师《禅海蠡测》中说:心物二者,皆一体所生之用,亦即一元之二面也。

八识规矩颂与百法明门论

六祖有偈云:大圆境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境,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憨山大师的解释:所谓转识成智,识本来就是智,六祖说第八识本来清净,悟到了,当下是大圆境智。前五识是第八识之用,一旦悟到八识清净圆明,前五识也不必转,水到渠成。第六识是前五识的综合者和第七识的执行者,和第七识联系最为紧密,很难区分,也最无辜。真正要转的是第七识,染污无知,乃心之病。我以为俱生我执的具体变现就是百法明门论里的六个根本烦恼和二十个随烦恼。如果能于日用时时觉察,念念流转,即转识成智。何其难也!唯识者,是八而一,一而八的,本是一体。上上智者,能迅速觉察其中的杂染,念念善念,当下即转。六祖便是一例。唯识者也是祖师为接引后学而创设的方便而已。

修行的技术路线和定慧等持

《尚书*大禹谟》上,舜传给禹十六个字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被认为是中国几千年来道统“内圣外王”的心传。“人心唯危”意思是人心很危险,心里变化多端,非常可怕,所以要去恶从善,即转识成智。“道心唯微”意思是道微妙得很,看不见,摸不着,无形象,存在处处都是。就是佛家的阿赖耶识。唯精唯一意指专精,就是佛家的定慧。专精到极点就能体会到道心,即天人合一,心物一元。然后“允执厥中”就是道的起用,即中庸里面的中和

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德就是自觉、明心见性、悟道。亲民就是觉他、众善奉行。止于至善就是觉行圆满,成道。一句话道尽孔门心法。

中庸的纲宗,天命之谓性的天是代表心物一元形而上的义理之天,性是指人道根本的自性,两者二而一,一而二的。“率性之谓道”就是直心是道场,但直心有善恶并具的作用,所以要静思反观,主动修正,去恶从善,止于至善。因此便有了修道谓之教。这跟佛门的止观,转识成智是一个路线。“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意思是明心见性的君子们,随时随地关注自己的起心动念,修正自己的行为,即使没有人看到,没有人听到。即所谓菩萨畏因,同理也。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自性存在于最深沉的隐秘之处或最微末渺小之处,无所不在。庄子说道在屎溺。佛说於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轮。同理也。故君子慎其独就是观心法门。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中,发而皆中节。中是自性清净的境界,和就是当外境来临,情绪妄念起来的时候,当下能自动自发的加以调整,重归本来清净境界。这是最高的修养功夫。佛言放下。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若人随时随地修养到中和境界,就会明白自己本来就与天地并存同一本位,本来与万物等同的在天地生生不已的养育之中,不可须臾离也。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也,则知天。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此句为孟子的传心心法。尽其心,是把自己的根源找出来,然后知其性,就是明心见性,悟道。知其性,就可以知天,这个天就是佛说的阿赖耶识,心物一元的宇宙根本。再存心养性,存一个善良之心,去恶扬善,把人性中善良的一面,加以培养、扩大、成长。即大学里的亲民,唯识里的转识成智。最后归到天人合一。

什么是定?走路的时候知道在走路,吃饭的时候知道在吃饭,开心的时候知道在开心,痛苦的时候知道在痛苦,郁闷的时候知道在郁闷,愤怒的时候知道自己在愤怒,但不被情绪左右,并能在当下觉察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归到清净境界。晚上睡着了也知道自己睡着了,做梦也知道自己在做梦,明明了了。以我粗浅的经验,人睡觉的时候,身体可以睡的很沉,但那个知性仍然在,整个晚上清清楚楚。切勿担心失眠。所谓梦醒如一,是真的。若能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均保持这种状态,打成一片,便是在定中。再进一步,可得轻安,人白天如在梦中,六根内敛,所视所听范围会很小,人如灯影中行。

慧由定生,当你定久了,做事会非常专一,智慧自然迸发,学习能力会特别强,脑子转的特别快,很多以前看不懂的书一看即懂,过目不忘。学习的欲望特别强,新的想法不断蹦出来,很有获得感。正如孔夫子所说:学而实习之不亦悦乎。此时要特别注意杂染,即恶的念头妄想,要用智慧分辨,所以要修八正道。特别是正见,佛理要通,需上师指点,否则容易成狂慧或干慧,严重者走火入魔。

此时,正好修行,时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慢慢归到念念善念,与天地精神往来,养我浩然正气。个中滋味无法言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南老师说了了了时无可了,行行行到法王家。最后归到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别无二路。所以南老师说:“悟了有什么用,要看行。”张老师也说:“不贵子正见,只贵子行履。”又说:“行对了,悟不悟没有关系的。”(原话有出入,大意如此)人本来就在道中嘛!只能说悟后起修,目标更明确。种子熏现行,现行熏种子。行会存在阿赖耶识里的,因缘成熟,你的善念善行爆发,自然明白,那就是悟了。

(注:由于看书过杂,还有很多是百度,微信,博客里的内容,不便一一列出)

 

尚德讀後:

   形而上的本身,有個形而上,也沒有一個什麼形而上。

   因此,《華嚴經》講:

「一切存在,沒有一個什麼體。」

康德也說:

「形而上的物自體,是人的知識所無從了解的。」

一切的存在,是諸法空相。

因為是諸法空相,所以諸法無自性。證到無自性,才是悟道的初步。

也就是證到《唯識三十頌》一開頭說的:

「因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

如此的證量,是極為重要的。

真正的大徹大悟,是:

成佛

 

尚德 於台灣達摩書院

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