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img

道南書院的成就

黃高証

唐朝大禪師馬祖說:得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香。

吾師張公尚德先生是湖南湘潭人,少逢戰亂,十六歲便離家到台灣當兵。他七十多歲時,返鄉成立道南書院。對照馬大師所言,這其中的坎坷艱辛,不是常人所能想像。

道南書院的「道」指汪道涵先生,「南」指南太老師懷瑾先生。「書院」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機能。張老師在湘潭成立道南書院,除了承續台灣達摩書院一貫的禪風外,還有以下幾重意義與成就:

 

一、推動人類和平

道南書院為繼承和宣揚:

汪道涵先生追求中國在講理與有禮中,全面的發展強盛,及維護人類的和平。與

南懷瑾先生在復興中華精華文化,和統合人類古今中外的人文精華。

二位長者生前一直致力於兩岸文化和平統一。早在1990年時,南太老師便以張老師為開路先鋒,到上海會見汪道涵先生,為1993年的辜汪會談奠定基礎。

由於老師當時親見南太老師、汪道涵和辜振甫先生為人類的和平與社會的安樂,奉獻一生。故成立道南書院後,繼續為追求和實現他們的理想努力不懈。

記得2000年的暑假,老師返鄉,借用家鄉小學教室,為幾位大陸名大學教授主持七日禪修,同時和師母開始籌劃興學。後來房子蓋好了,却因國內外形勢變遷,房子便空在那裡沒用,風風雨雨,一擺就是七年。2007年底,老師才派劉美秀師姊、陳文能和徐國禎師兄到湘潭將房子裝修好,隔年(2008)四月第一次在新房子主持七日禪修。禪修內容已整理出版,可參考巴蜀書社的「探尋生命的真實」或達摩出版社「靜坐散記」等書。

目前書院裡有北京大學的魏盛博士、台灣的黃如潔師兄常住清修,老師每年並和大家共修一或兩次的七日禪修。在這功利掛帥、隨波逐流的社會中,當其他人汲汲營營時,他們潛心道業,其他人燈紅酒綠時,他們放懷天地。所以他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老師在道南書院舉辦「大般若經」禪修時,正逢他老人家八十大壽。他便向道友表示,希望未來有一天,聯合國能搬到中國來。而聯合國的工作,正是推動國際和平。

果然,201211月道南書院應聯合國文明聯盟(UNAOC)邀請,由魏盛博士和筆者參加在上海舉辦的亞洲暨南太平洋地區協商會議,並在分組議題上,分別發表:「從亞洲文化之道走向全球和諧」(From Tao in Asian Cultures to Global Harmony)及「用唯識整合科學與人文教育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Vijnaptimatra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Humanities Education)兩篇報告。讓各國與會代表,進一步了解道南書院對人類和平的使命感與努力方向。

   當然,和平理念的實現,不是一蹴可幾。但人類不能坐以待斃、永遠停留在互殺的災難中。這便需要一群有志之士,引領大家共同耐心往前。

所以2012年老師在道南書院接受湖南衛視專訪時強調:

   我一直想告訴中國人,特別是現在的青年朋友們,中國文明發源於多災多難的黃河,而不是風光明媚的長江。

孟子思想的核心價值,強調和宣揚的,是「憂患意識」。中國憂患幾千年,像南老師、殷老師、方老師,都是在憂患中成就自己的。因為中國人的智慧、堅忍與包容,度過了過去許多難關。

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中華民族的智慧,已經歷過數千年的時代考驗。現在中國不但有機會往前走,更有機會引領全世界走向和平。道南書院正是為此理念成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向前、鍥而不捨,未來必定會做出更大貢獻的。

 

二、恢復深厚道門文化

湘潭屬於古代的潭州,唐代以來,潭州便出過好多大禪師。這一兩百年來,更是風流人物輩出,眾所皆知,茲不贅述。但當今之世,許多地方人性扭曲,人際間充滿不信任與爭奪,家庭倫理、社會倫常都被瓦解。許多教育機構淪為商業化走向。真正純樸民風與篤實學風,幾乎看不到了。

為繼往開來,重整文化亂象,故道南書院之建立,要上續五千年慧命、下燃十萬里心燈。這由道南書院大門兩旁的楹聯,便可看出一二:

容止汪洋,大道中虛涵萬象,看人物風雲際會,搖洞庭八百里煙波,兼壯乾坤,開啟仁山和智水。
 
景行南嶽,曠懷內瑜瑾一心,將古今經典傳承,究華夏五千年文化,以新日月,步趨先聖與時賢。

這楹聯和「道南書院」大匾,是2008年時,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的張院長新民先生和多位貴州道友發心,為道南書院掛上的,聯句說明書院崇高的理想。

山高似路迷,步步需小心。所以在道南書院裡,不做空泛的學術討論,也不走迷信的宗教路線,而是在實修、實證、實用上,一步一腳印,登向智慧的制高點。讓千年道學、尖端人文等學問,與經驗密切統合,歸於深厚。

時間過得真快,道南書院成立至今已五年了。老師除了每年返鄉講學,且在書院舉辦過無數次禪修,並於2012年南太老師捨報時,舉辦兩天學術研討會,和道友們追思南太老師博大精深的學術成就,論文已經結集成書(見達摩出版社「淺參南懷瑾先生學術成就文集」一書)。

道南書院道友,遍佈各地。北自新疆、蒙古、黑龍江,南到海南島,都有人慕名而來參學。還有從其他國家,千里迢迢飄洋過海到道南書院向張老師請益的,包括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義大利、新加坡、阿根廷、澳大利亞、日本等。天南地北,相聚一堂,為大時代的道門文化,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要說的是:

張老師一再告誡:真學問是不搞門派和組織的。所以他很少和人聯繫。

 

三、開創東西文明新局

西方文明主要是信仰天國和地獄二分化的世界,加上優勝劣敗、適者生存的觀念深植人心。對比於東方文明,特別是中國天人合一、禮運大同的和諧文化,隔閡極大。

多年以來,西方成立各種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團體,明有世界貿易組織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暗有共濟會,和光明會。他們製造各種世界經濟泡沫,配合新式科技在軍事和商業上的推波助瀾,加上美元金本位、轉基因種子、好萊塢文化等有形與無形的全球佈局,更是助長鷹派欲以西方價值觀號令天下的野心。如此下去,整個地球和人類豈有寧日。

因此,老師在書院陸續講解了亨廷頓(已故哈佛大學教授)的《文明的衝突》、釋迦牟尼佛的「治國七法」、大般若經、易經、中庸、老子、指月錄、楞嚴經、楞伽經等重要典籍,未來還安排維摩詰經、殷海光教授的《中國文化的展望》、方東美教授的《華嚴宗哲學》、羅素的世界新希望》等課程。以取東西百家之長,知己知彼。

課程中最重要的,是通透人性最底層與最高層的唯識學。人性沒有東西方之分,都是徘徊於善惡之間。而唯識學是要幫助人在善法上起用的,它很清楚的說出了人到底壞在哪裡,丟掉壞,好就出來了。

此外,老師也多次外出講學,如2009年在上海圖書館講「中國的飛昇、世界的希望」(見達摩出版社「張尚德演講集」一書),2010年 分別在溫州圖書館和北京廣化寺演講(見達摩出版社「禪與中國文化」一書)、2011年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連續三天演講(見達摩出版社「中庸思想系統的開展」一書)、2012年在浙江雪竇寺兩晚演講(見達摩出版社「散談唯識學」一書)。

以上種種努力,是要找出人類文明未來應走的、在經驗上能走的、且非走不可的路線。人活一生,不能不對社會、民族、人類和整個世界文化,有份關懷與檢視,並從其中尋回自己本有的善良、敦厚的情操。

書院未來希望以唯識結合禪門文化,往東南亞眾多佛教國家推廣。並以唯識配合聖經和生命科學、西洋哲學,向西方世界宣揚。且吸納古今中外人文思想精華,截長補短,使東西方文化接軌,建立一條與時俱進且真正為大家所接受的文化大道。

古人言:「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千秋萬載超志業,需要真正大魄力、大智慧者,以熱情與傻勁來推動。也需要更多後起之秀,加入薪火相傳、薪盡火傳的接力賽。大家同心協力,則道南書院雖居鄉間一隅,必可在未來文化的長流上,大放光明。

老師已年越八十、兩袖清風,但一身鐵骨,壯心不已。他對道南書院諸道友的期許是:守住一分真正的孤寂,在無私的奉獻中,救自己,也救時代。未來更將中國人文精華和世界人文的真善美,統合在一起,再創和平安樂的中華盛世。

道南書院五年了,正為之記。

   二零一三年五月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