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img

 

 

流水悠悠话道南

張小紅

正是一年暮春时,云淡天清,南风和畅,处处草长莺飞,野花点点,秧田青青一片……

好久不见,道南!你还是如此的美丽。

清晨五时,东方刚刚发白,蛙声渐低,小鸟们开始婉转鸣叫,啼声娇脆,一派温情洋溢……

轻轻打开农家大门,满满的花香扑鼻而来,淡雅清新。每一次呼吸都是一种享受……

缓缓在院子里舒展身体,眼里除了天地,只是无边无际的绿意——绿的田,绿的树,绿的山……

天光大亮的时候,太阳就在山那边开始露脸,圆圆的,润润的,象水粉画般,红红地映在蓝天上——刹那间,霞光万道,光芒炫目……

田间路头,时时可见道友们的身影漫步其中。

书院仍是静悄悄的。在厨房,早起的黄师兄,已将当日的蔬菜准备完毕,在二个大锅前,忙碌着今天的早餐……

渐渐地有道友来了,安静地围着二个桌子,盛了饭菜找个地方吃着。后院的三个洗碗盆灌满了水,有道友坐在旁边,开始帮忙洗碗了……

一切是那样熟悉,仿佛还是初来时候。可是,又有了很多的不同。

最醒目的是新的书院外部建筑已经完成,正加紧内部的修建,机声隆隆。负责整个工程的美秀姐,累得脸都小得快没了,可是总是笑呵呵地,带着我们去参观时,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个不停……

是呵,快六年了,当初原本以为二年就能成的事,居然拖到了现在。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令人感慨。老师锲而不舍的坚持,和着道友们无私的奉献,还是盖起来了。

书院旁边修了好几条崭新的马路,通向有人家的地方。附近的村民造了好几幢二层高的新屋,配着宽敞的院子,讲究的大门,还种了花草果木,看着赏心悦目。

农民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了,和平的日子多么美好而值得珍惜啊。

走一个小时就到的那条河流,流淌着从南岳衡山下来的水,日夜不息。上面已经没有漂浮着的杂物了,远远望去,似镜子般光滑的河面,太阳照耀下,波光粼粼。河水幽清,悄然而逝;水汽氤氲,时有时无。坐在旁边,心境悠然。永不停息的河流啊,记得当年初见,那一瞬,时间蓦然停止,整个天地、宇宙,和自己,统统倾入水中,一往无前……

果然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禅七期间,共碰到过村子里二次喜事和二次丧事。有喜事的人家,下次来的时候会看到小宝宝。丧事的人家离得远,是在音乐声中知道的。广播中的哀乐是很少的,多播放热闹的传统段子。曾经寻思过:是亲人们怕亡人在去的路上孤单无依,才日夜以热闹的音乐相送吧。只是当音乐连续地响到第六天的时候,心中起了感叹:这不止是为了亡人呢。活着的亲人们,也同样的孤独寂莫吧!

没能归到自己本有的清静、无事、高贵之前,滚滚红尘中的人们,又有哪个不是寂莫孤独的呢?!

这次,因为老道友占多,在开始的第一堂课,老师就直奔主题:自古圣贤(非英雄),只有一件事——真正彻底了解自己!即佛法的——了生脱死。

进而指出:无生才了生,无死才了死!

发给大家资料是唯识重经《楞伽经》:生死的边际何在?

接着联系《楞严经》;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详细讲解了唯识的精义。什么是识?识的现象。五法三自性、空、无生、不二、离自性相等的涵义。

唯识中道最重要的偈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

《楞伽经》二个要点:一、宇宙万物存在的源由是什么?(不是上帝)二、人本来就是佛。

最后解释四禅八定。

老师一再强调;

佛法是经验,不是抽象。千万注意佛说的——语言无实义。知识也是如此。以指指月,指不是月。语言文字是意识来的,意识是不实在的。

所有的宗教从二点进去:一是信仰(人的力量有限,要相信佛菩萨)。

二是静定。(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 。)

佛法的究竟不是宗教,宗教是方便法门。究竟在于定慧等持。

佛法并不悲观。消极是人观念搞出来的。

佛法的要点在于处理自己的“有”,不是张罗没有的“空”。

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意、欲,让自己滚在六根六尘中,所以就痛苦烦恼。不滚就好了,本来无事!

所以人都是自己搞自己,无作者(上帝),无受者。

超越了有与空,就可以在智慧中过日子。自己享受自己。

无尽的真善美,本自具足,不需要侵犯人家的。

      在方法上一向提倡:数息和念佛。

提出学禅是上上智的人才有资格。

只有一个条件:什么都不要了,连命也不要了!

入禅才能游戏三昧。“笑看星斗樽前落,俯视河山足底生”。没有禅定,一切免谈。

不守住孤寒贫露,走不出来的。越是艰难困苦,越是可以解脱的时候。

真正的禅门文化是真正共产主义。

最后总结二点:一、要无我无法,才能行菩萨道。(菩萨道绝对对人负责)

   二、要把妄想打掉,才能进入圣智内容。(妄想为果,因是生之欲。)

      介绍自己三点:一是48岁前经历过无尽苦难。二是从哲学进到佛法。三是从禅门文化的证量进到禅。

坦言:四十八岁后学唯识与禅。不怕诽谤,不要赞扬,因为已经完全不在这上面。

      期间对《大学》《老子》《中庸》《易经》核心与佛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融会贯通。

指出中国精华文化的重心:善!

西方也是。但基督教的爱有缺陷:有地狱。基督教最有偏见。儒家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与人。佛法提倡六和敬。《金刚经》处处提到“善男子”。

基督新教有二点;一、建立在自然主义上。二、建立在大爱上。

中国文化的伟大在于提出真正在善上,自己就是上帝。(通过教育,社会风气)

社会教化在哪里,将来就会怎么样。

整个社会要提倡;诚诚恳恳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心理平静过日子,说话绝对算数。

希望我们能够做到:见到每个人,为每个人服务,包容每个人——人生将会海阔天空。

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中国二种最坏的哲学:一、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二、法治没有上轨道。没有法治,就没有真正自主民权。

这次,老师又高度赞扬了习大大。非常诚恳地指出了习大大三个优点:一、吃苦到了家。(从基层磨起)。二、相当的无私。(达90%以上)。三、相当的有学问。特别是心理上的忍耐。(绝对的忍耐!)细致而统合。

推荐了方东美先生(曾与毛一起在参加过东方少年学会)的《中国人生哲学》。

殷海光教授——向真正的知识投降,向无理的权威反抗。(末学认为其《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非常值得好好研读。特别是其中《知识分子的责任》一文)

怀德海的《历程与实在》。罗素《人类的知识》。CARNAP的《科学整合的逻辑基础》。 弗洛依德《性学三论》。叔本华《论自杀》等等。

特别指出中国与西方哲学最不同的是:用禅门的方法可以证到“物自体”。

老师一再指出:人类人文精华经验基础在中华。其最精华部分,即是禅与唯识。中国领导世界机会,不是原子弹,而是用人文精华。

四月初八,是佛诞日。就在那天下午,老师传了准提咒,并带领大家一起念诵。(咒语不是宗教,是音声陀罗尼。)奇异的是,从傍晚开始,就开始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整个天地雷声滚滚,风声阵阵,雨声沙沙,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将整个人裹在其中,思虑全无,寂静肃穆……

(老师是从台湾的医院出来第二天飞机到道南的。医生和身边的人都曾再三劝阻。老师也说自己能坐在这里,就是个奇迹。其上课的动力有二个;一是信仰;二是悲心。这是从南太老师,佛法继承的。

整个禅七,老师一点不打折扣地如常进行。老师完全实践禅门“无门为法门”的传授方式,一言一行都是禅机。一天,大家在反复吟唱老师作词作曲的禅歌的时候,很多人止不住泪流满面,好几个开始出声而泣。有个新来的道友非常莽撞地站起来说话,打断了大家(几乎每个禅七都会碰到这样的事)。这时,一直轻言细语的老师,出声喝斥,音若响雷,声震屋瓦,身心同时大震!非亲眼目睹,简直不敢相信——看上去全身是病的老师,竟然有如此气势。)

 

(这次拜读了程思道友的博士论文《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之研究》,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原本以为看过南太老师的《楞严大义今释》,听过《楞严经讲座》,又参加了多次老师的讲课,好象已经没什么可看的了。但读后方知,真是很有分量的一本书啊。

此文虽不能与南老天马行空,自在飘逸,圆融无碍的手笔相比,也欠缺老师逻辑严密,见解犀利,一气呵成的气势,与方东美先生善于追根溯源,广引博证,激情荡漾的讲演,也是有距离的。但是,可以看出,文章吸收体现了上述几位大家的精华。用字朴素严谨,言论冷静谦和;行文简洁流畅;逻辑清晰明了。

此文参考的书藉文献超过一百多部,但不象其他佛学文章一样,大量引用古今言论,仿佛要噎死人。它以现代的语言娓娓述来,将经中的文字解释得细致详实,有根有据,浅显而不失真意。特别是完全应用了现代逻辑的方式,以二十五圆通章为契机,旁通纵贯,叙述的不仅是整部经文内容,更是整个佛法的精要,体现了“通群经才能通一经,通一经即能通群经”的真理。这在近代的佛学文章中是别具一帜,相当独特的。最重要的是,非常忠实地采用了南老和老师对《楞严经》的解说,使得这本书有相当的历史存在价值。

书中还对以往学者对《楞严经》的不同看法和误会作了非常有说服力的解释,那就是:佛法是经验,具有可重复性,一致性与可验证性。一切佛教的教理、哲学、实践方法等等都是建立在它的生命经验基础之上的。如果一定要以宗教的视角来的话,这些生命经验中自然包含有宗教性的经验,也有非宗教性的经验。所有的语句都在讲述事实,都在表述经验,但这是需要甚深的生命修行实践而来的。二十五圆通的所探讨的重点便是这些方法与过程的经验。

文中提到,《楞严经》如实地描述了生命的现状(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不是悲观消极,因为现象本身如此。而要断除超越生命中的痛苦烦恼,先要彻底认识这个现象——后天的生命现象乃是由于先天的生命实相本体之妄动而生。在对现象的反省中,作出自己生命智慧上的清晰的认识与抉择,然后采取适合自己方法,一门深入,逐步转化与超越后天生命的污染,回归生命的自然本性。

二十五圆通的生命哲学更是如此。它本身以《楞严经》的心物一元论哲学为基础,在思维方式上首先便超越了二元对立的[鸿沟]。同时,它的生命模式亦不是以回归形而上之本来为归趣的,而是落在生命大慈大悲的愿行中。此即如最后出场作为总结报告的观世音菩萨所提出的[二殊胜][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它把形而上的智慧落实在形而下的悲行中,彻底超越了生命的虚无,同时建立了生命的伟大价值;然后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生命境界中,把一切生命存在的形而上与形而下之种种[打成一片],圆通无碍而又超越之。这便是二十五圆通乃至整个佛法对于我们的生命所建立的终极目标与追求了。

书中还特别指出了经中一句重要的话:[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

是说每一类不同形成的生命体,同时亦包含有其它十二类生命形态的种因与可能性。意味着在一定的因缘条件下,生命的形态与境界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兽中有人性,人的本身亦包含兽性的种因,有时候在某种因缘的刺激下,人亦会展现出有如禽兽等的生命境界现象。依据这一原则,生命体的各种生命形成,虽然是在三世六道十二类生轮回的结果中展现,而它们的生命境界,却也可以在一生当中不断的发生变化。而现世生命境界的累积又可为因,不断熏习而成来世生命形态之果,此所以《楞严经》在结束了对[十二类生]的论述之后,马上提出[三种渐次],强调生命需熏习善业的道理。

以为这段内容完全可以与唯识学中的煩惱習氣联系起来理解。能解释古今很多怪异现象的成因,尤其是人的心理问题。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人性中本来就有非常惡劣的一面,天堂与地狱就在一念之间。时时反省,修正我们不好的行为,将自己安放到“善”上,是真正的修行。我们也永远不要低估环境对人的影响。一个社会,建立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会将人类引导到善良和谐的一面。希望每个人为此努力,让生命升华到本有的的真善美的境界,让世界变成美丽的花园!我想,这就是老师對道南書院的學員所衷心期盼的吧。

 

高証按:

程思博士的《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一書,由達摩出版社出版。

他大學起即參學道南書院,後來又讀碩士、博士。

張老師囑其研究楞嚴經二十五位圓通,故有此論文。

達摩出版社只出張老師的書,不出外書,只有程博士例外,可見張老師對後進的重視。

 

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五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