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img

 

喜歡與不喜歡

無忌

    我們到底喜歡什麼?又不喜歡什麼?

    總的來說:絕對是喜歡自己喜歡的;絕對不會喜歡自己不喜歡的。

    看起來,這好像只是一句“廢話”。不過,有時“廢話”也會接近於“無語”。

    那麼,什麼又是自己喜歡的呢?基本上,它一定是符合自己存在的某種習氣與情意欲,關係到自我存在最深層的——“生之欲”。

    當一切人事物符合自我存在習氣之情意欲時,在自我的深處便會“瞬時”牢牢地抓住,快到自己根本來不及察覺;等到在較為明確的意識與外在行為表現出來之時,那已經是一種非常靠後的結果了。

    客觀世界固然是客觀的,但是卻會相應著自我主觀的“好惡”而對自己主觀地展開。所以在同一個世界中,每個人的世界又都是不同的。這大概也是每個人本具的“神通”,或者說,“業力”吧。在這些不同中,有一個原則是相同的,那就是——自作自受。

    當我們的行為作用在人、事、物上所產生的效果符合自我的“標準”且暫不被人、事、物所“反抗”之時,我們極容易“不自覺的”或者“誤會的”以為這些人、事、物是需要自己的,或更反以為自己喜歡上這個人、這件事、這個物,其實只是自己在背後牢牢的抓住自己當時的那個的形象,以及當時的人、事、物反饋給自己深處的符合自我情意欲的存在“信息”與“快感”。

     一切說到底,只有“自戀”------

想到,真正的“慈悲”絕不是狹隘與庸俗的:

真修行者做盡一切善事,卻還要連在做善事的觀念都“砍”掉;

    真大菩薩的“無緣之慈,同體大悲”,徹底沒有自己,只有眾生,且無四相,根本非凡夫所能想像;

    真大禪師實是頭陀中的頭陀,苦行中的秘行,秘行中的苦行,又超越一切,超越也超越------

我們凡夫呢?今天喜歡的明天又討厭,明天討厭的後天又喜歡------此亦謂之輪 迴乎?

夫輪迴者,或無始無終;

道超越者,必當下即是。

那得功夫與它爭!

 

尚德讀後:

南老師說:

禪乃了生脫死。

孔子說:

未知生,焉知死。

莊子說:

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

佛說:

無生法忍,本無生死。

你說的對的:

那得功夫與它爭!

平順一下:

既無歡喜也無愁。

嘻嘻的,法爾如是,

我本閒閒,契宇宙也:

彌勒菩薩就是在閒閒中,整天笑嘻嘻的。

                                               二零一五年四月九日

於台灣達摩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