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img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習近平先生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

 

上篇

張尚德

朋友

   習近平先生在這一次演講中,說出了經國治世的大綱。

   開頭他就用孔子的話說: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中國文化是交朋友的文化,朋友有信,天下就太平了。

所以釋迦牟尼佛說:

「一切眾生是我父,一切眾生是我母,一切眾生是我兄弟姊妹。」

基督教也是把大家看做兄弟姊妹的。其實,一切宗教、一切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科學家,都是強調:

四海之內皆兄弟

所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大家都是在同一個地球和宇宙內,命運相共、相依、相同。從這一認識出發,中國哲學更是認定: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己分內事即宇宙內事,宇宙內事即己分內事。」

一句話:

四海兄弟皆在同一和諧宇宙中也。

朋友在一起,釋迦牟尼佛稱之為「妙眷屬」。

什麼是妙眷屬?

就是要有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馬克思和恩格斯要追求的,就是這個也。

   四海之內都是兄弟、都是朋友的道理在此。

   南老師一生交朋友,一生發揚雲門餅的大禪、天禪的道理,也在此。

和平與現實意義

有一部電影,叫「戰爭與和平」,描寫拿破崙攻打俄國,最後徹底失敗。雖說秦始皇滅六國,滅六國者,六國也。秦朝仍以無道而亡,隋朝隋煬帝荒淫無道,最後也嗚呼哀哉。因戰爭而興,因戰爭而滅,桃花扇的哀江南說得好:

「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羅馬帝國、巴比倫帝國、亞述帝國、鄂圖曼帝國等……種種帝國,而今安在哉!剩下表徵和記錄出歷史的,只是人類的災難與苦難,以及根本不能解決人類問題的,莫過於戰爭。

人類有記載的歷史幾千年,一直到現在,戰亂頻仍,無非是搶土地、資源、人口和女人,或為意識型態,爭個不停。中世紀基督教與阿拉伯世界的宗教戰爭,現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仍是爭戰個不停。

中國的歷史哲學,有一點是非常糟糕的,說什麼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必須安定,實在不能再亂了。

中國十幾億人口,只要一亂,世界必會大亂也。

現在全世界的核子裝備和其他尖端武器,足可隨時毀滅全世界。因此,人類如果發生像過去形式與內容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那人類與地球,一定毀滅。此所以習近平先生大大的呼喚:

人類絕對不能再有戰爭也

因此,他說: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事關各國人民幸福安康的兩大問題。世界各國人民都希望生活在祥和的氛圍之中,期盼戰爭、暴力遠離人類。世界各國人民也都希望生活在安康的環境之中,期盼饑餓、貧困遠離人類。」

習先生強調:

人類希望和平,暴力遠離人類,大家生活在安康的環境中,沒有飢餓、沒有貧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現在世界到處在戰爭。他說:

「現實世界並不像人們希望的那麼美好,局部戰爭依然此起彼伏,貧困饑餓依然廣泛發生,連綿戰火、極度貧困依然在威脅著眾多人們的生命和生存,特別是許多婦女兒童依然在戰爭和貧困的陰影下苦苦掙扎。想到這些不幸的人們,我們心中充滿了同情和責任。」

那如何辦呢?

他呼籲:

「國際社會應該攜手努力,一起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只有這樣,和平才有希望,發展才有希望。」

習先生也經過戰亂,親自看到戰爭帶來的苦難與不幸,悲人即所以悲己,悲己正所以悲人。地球上大家都是同窩鳥,戰爭不幸,會將個個搞成天涯淪落人。他希望人類和平安樂,這就是大菩薩希望聖治,也就是聖治落在大菩薩上的願力情懷。

值得一提的是:

紅樓夢林黛玉葬花,花開花落,由是知一切存在本來成住壞空,因而知空、悲空,葬花者,乃超越悲與空,從而同體大悲,與花非花,花亦花,永遠同在也。林黛玉可能知道:

因為成住壞,才有空。

她也可能知道,知道自己同體大悲的那一分知性,是超越成住壞空的。

和平民族

歷來主導中國人文精華思想的,有儒、釋、道三家。

孔子說:「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中庸說「柔遠人、懷諸侯」,就是天下和平。

大學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並不是以專制權力統一天下,而是和睦、和諧天下。它的基礎是在道德上的「修身、齊家、治國」,才有資格與能力「平天下」。

老子道德經整個的核心價值,就是「和光同塵」。強調無爭,天下便「莫能與之爭」。

莊子更是強調:人類和整個宇宙的存在,原來是「道通為一」。

佛家更用不著說了,絕對反對殺。

重要的經典「金剛經」強調「無諍」。在這部經典中,須菩提向釋迦牟尼佛報告,他是離欲阿羅漢。釋迦牟尼佛未對須菩提做任何肯定,却答之以:

「我曾做過無諍的忍辱仙人。」

習先生非常圓融廣泛的道出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是如何愛好和平的。

他說:

「中華民族歷來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很深的淵源。中國人自古就推崇“協和萬邦”、“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遠親不如近鄰”、“親望親好,鄰望鄰好”、“國雖大,好戰必亡”等和平思想。愛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國處理國際關係的基本理念。」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從唯識學的基本道理來說,人有二十個大中小隨煩惱和六個根本煩惱,它們分別是:

二十個大中小隨煩惱:忿、恨、覆、惱、誑、諂、害、憍、嫉、慳、無慚、無愧、掉舉、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

   六個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惡見。

   地球人類如果人人在這二十個大中小隨煩惱和六個根本煩惱中,個人、家庭、團體、天下國家,便得不到寧靜與安息。所以佛法的一切法門,都是教人如何克服煩惱。克服煩惱後,便有善十一,善十一是:

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癡、輕安、不放逸、行捨、不害。

   中國人文精華文化,是善的文化。所以儒家大學一開始就說: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老子道德經也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佛法的許多經典,一開始更是強調「善」。如金剛經開始便說:

「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生其心。」

   因此中國儒釋道各家,都是以善做基礎,又歸到善。而意識和行為的基礎,都是落到善上。中國人強調:「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善德就是好生,所以儒家強調:「天地之大德曰生」。

   莊子也強調:「善吾生者,所以善吾死也。」

   求生、好生,便是人人與生俱來的自然心理與期望。所以從這一思想基礎出發,既然人人好生,那就要維生、護生和養生。戰爭的非和平、非和平的戰爭,是與人的天生欲望和期待,絕對違背的。

   戰爭是人人希望棄絕的,和平是人人期望的。只有精神不正常的瘋子,才會喜好和發動戰爭。所以習先生用儒家的中心概念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他是這樣說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國需要和平、愛好和平,也願意盡最大努力維護世界和平,真誠幫助仍然遭受戰爭和貧困煎熬的人們。中國將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中國也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大家一起把和平發展的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政策和行動之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中華民族善文化的核心道理。若全民在這一道理上努力去實現中國一定會上軌道,從而引導全世界走向一個健全的世界

儒學為重

   習先生這次演講中,很精深的指出幾千年文化思想的演變,仍然是以儒學為重。漢唐盛世,漢武帝文治武功極盛,重視儒家是有其道理的。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發揮了天地讖緯之學,其要點,仍然是以儒家的中心思想歸宿為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就是儒家的「大人」成就。

什麼是大人?

大人是:

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

與四時合其序,

與鬼神合其吉凶

   從而便: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

   一切的起用,便落在:

大德川流,小德敦化,等等等等。

   依循這一儒家核心價值,因此便有孟子所說的:

可欲之謂善,

有諸己之謂信,

充實之謂美,

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

大而化之之謂聖,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儒家的治理天下國家,絕對是落在:

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

   從這一理想來看,漢朝雖有許多方面強盛一時,很多地方還是漢承秦弊。

   到了唐朝,唐太宗是位大徹大悟的皇帝,其時的治國規模與行政用人,仍是以儒家人文精神為歸趨。他曾數次要唐玄奘做宰相,那是看到唐玄奘所譯唯識主論:「瑜伽師地論」,才深知唯識學的博大精深,實為治國經世領導者所必須深知的。其時,萬國來朝,各門各派思想,包括基督教(景教)在內,也一時興起。

過新春舊曆年,監獄只有十個人,唐太宗也要他們回去好好過個新年。

盛世之為盛世,此也。

中國盛世一定會再現的。

   習先生很精闢的說出儒家的幾點是:

「從這綿延2000多年之久的歷史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這樣幾個特點。

一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競爭又相互借鑒,雖然儒家思想長期居於主導地位,但始終和其他學說處於和而不同的局面之中。

二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是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的,都是順應中國社會發展和時代前進的要求而不斷發展更新的,因而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三是儒家思想和中國歷史上存在的其他學說都堅持經世致用原則,注重發揮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結合起來,達到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

從歷史的角度看,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中華文明形成並延續發展幾千年而從未中斷,對形成和維護中國團結統一的政治局面,對形成和鞏固中國多民族和合一體的大家庭,對形成和豐富中華民族精神,對激勵中華兒女維護民族獨立、反抗外來侵略,對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促進中國社會利益和社會關係平衡,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物質與道德

   英國大哲學家羅素,得過諾貝爾文學獎,著作無數,既是哲學家,也是數學家、邏輯學家、文學家,絕對是一代大師。他1920年曾來中國講學,回英國後寫了「中國的問題」一書。他結過幾次婚,妙的是他在「婚姻與道德」這本書中主張試婚。

   羅素主張試婚。很抱歉,尚德說這是滑稽的糊塗語言。我結婚了,一個老太婆到現在還是一個老太婆。如果試婚能把婚姻搞好,我早就去試婚了。人性的貪瞋癡,絕大多數只有老子,沒有小子,你去試婚吧!

   農業社會的婚姻,為了肚皮,夫妻從天亮忙到天黑,婚姻不好不固定也得固定。

   婚姻美滿,白頭偕老,絕對是過去世修來的。

   現在快速變遷的社會,早上結婚,晚上離婚的多得很,美國老爺就是一半。也就是說羅素講「試婚」,白說的。

   習先生在此文講的「物質與道德」,意在要處理物質佔有上,莫有太大的貧富差距,精神與物質要取得平衡,要注重道德為上的生活。德國大哲康德說得好:

道德乃無上律令。

   孔子也說: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一個社會或國家,落在物質的追求上,社會一定會亂、會垮的。

   習先生是這樣說的:

「當今世界,人類文明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特別是物質的極大豐富是古代世界完全不能想像的。同時,當代人類也面臨著許多突出的難題,比如,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物欲追求奢華無度,個人主義惡性膨脹,社會誠信不斷消減,倫理道德每況愈下,人與自然關係日趨緊張,等等。要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需要運用人類今天發現和發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運用人類歷史上積累和儲存的智慧和力量。」

待續

二零一四年十月一日

於湘潭道南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