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img

 

少弘道友

張尚德

少弘道友:

      你能深入六祖思想系統,尚德非常讚嘆與高興,六祖是經由金剛經悟道的。金剛經思想系統的核心有:

一、  永久善良而發心,發心就無我了,這是金剛經開始說的。

二、  金剛經結尾說:人在夢幻的有為法中,要無為法超越有為法,也就是不超越有為法,即沒有無為法。同時,解深密經也講:

成就無為法,無為法也要超越。

所以有為法的「有」,和無為法的「空」,兩者都不抓,就人無我、法無我了。

三、  怎樣無法、無我呢?

要:

無諍

四、  了解、實行了上面三點,莊嚴寂靜、寂靜莊嚴就出來了。

五、  金剛經有談到般若波羅蜜,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是一而六、六而一的。沒有忍辱和禪定,即無功力去施;畏勞怕累即不能精進。持戒最難,眾生都在無明中,十地菩薩還有障。自己和眾生,人事物有點不淨,成佛之路就上不來了。

因此,有禪定、忍辱、精進、持戒,構成有真本事、真能力,才能施。結合這五點,一切OKOK,才是智慧。

所以,六波羅蜜是一而六、六而一的,好難好難。 

雖然好難,佛法講三世因果,也要生生世世、一步一步的去做。

唐太宗李世民是很了不起的,他深深了解上述種種,所以才說:

學佛非帝王將相所能為。他如此說話,並非讚嘆什麼,而是對自己生命存在的種種,在智慧上,一種深度真實的體悟與認識。

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以其時、其地、其勢,祂有絕對機會做帝王,彼寧為素王,而千秋萬世、萬世千秋,人本來有的深邃與高貴,便在此。

釋迦牟尼佛原可做皇帝,皇帝不做,而為空王,其所以成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亦在此也。

尚德年已八十三,四十八歲時,便已徹底放棄自己。我一生常逢亂世,現在已隨時隨地、每分每秒感恩自己的存在,因此有機會懺悔自己,慢慢的往佛的路上走。除了放下學佛,實在別無他途也。

我真的已了了。

南老師七十年前,說得好:

了了了時無可了

行行行到法王家

謝謝你的關懷。

也祝福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四日

於台灣
 

附:原信和文章如下:

張老師

黃博士:

近來讀敦煌本的六祖壇經,寫了一篇讀書筆記向老師報告。(見附件)

在讀壇經的過程中,深感老師與六祖在講經說法時,所採用的傳禪宗心法及接引人的方法極其相似。同時認識到:老師與六祖此心同此理同,禪宗心燈代代相傳,並未斷絕。

只是在這樣的時代里,部份禪宗門庭已失去了往日的心安理得與寧靜,被包圍在香火與喧鬧聲中。例如:

達摩祖師東渡,在他西來登岸處廣州所建的西來庵(即華林寺),現在被包圍在玉石市場討價還價的吵鬧聲中。

六祖當年到廣州法性寺(即光孝寺),在智药禅师栽種的菩提樹下受戒,而今千年的菩提樹還在,只是經常要飽受蟲害之苦。

禪宗祖庭南華寺現在很熱鬧,是人間佛教的香火道場。

雖然當今之世物慾橫流,大眾互相欺騙并深陷痛苦煩惱中,但這裡依然是釋迦牟尼佛的淨土。

感恩老師的慈悲與堅持,忍受著孤寒貧露,勞心勞力地在達摩書院和道南書院兩處人間淨土續禪宗心燈。

心裡祈愿老師少病少惱,駐世轉法輪,卻又不忍心看到老師現在所受的種種苦。兩難!兩難!

祝道安

周少弘敬上

      敦煌本及宗寶本《六祖壇經》讀書筆記

周少弘

一、《六祖壇經》的版本

根據楊曾文先生:《《六祖壇經》版本介紹》一文介紹,《六祖壇經》主要有以下版本:

1、《壇經》祖本,或可稱之為法海原本,由法海集記而成。成書時間當在慧能去世的唐先天二年(713)至神會在滑臺與北宗僧人辯論禪門宗旨的開元二十年(732)左右。

2、敦煌原本。當成書於開元二十一年(733)至貞元十七年(801)智炬(或作慧炬)編撰《寶林傳》之前。

3、惠昕本,是北宋乾德五年(967)惠昕的改編本。

4、契嵩本,成書於北宋至和三年(105)

5、德異本。刊印於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

6、宗寶本。成書於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

7、曹溪原本。明代成化七年(1471)刊印,刻于曹溪,被稱爲曹溪原本此當即契嵩本的再刊本。

現在《壇經》流通較廣的版本是宗寶本。另有明憨山大師勘定曹溪原本在南華寺重刻,虛雲大師題寫經名的《壇經》。

二、敦煌本《六祖壇經》簡介

1、敦煌本壇經形成時間推測

在敦煌本壇經附編後面有一段經文此壇經法海上座集。上座無常,付同學道際。道際無常,付門人悟真。悟真在嶺南曹溪山法興寺,現今傳授此法。

據以上經文推測,敦煌本壇經可能是悟真在曹溪山傳法時(西元 8 世紀中期至末期)由其自己或門人修編的。因此敦煌本壇經比較接近祖本即法海原本。

2、敦煌本壇經的經題

敦煌本的經題是:《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兼授無相戒》。

而曹溪本和宗寶本的經題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3、壇經產生的緣起

在敦煌本的壇經的開頭有兩段經文點明壇經的緣起。

1壇經的緣起是:

惠能大師于大梵寺講堂升高座,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授無相戒。其時座下僧尼道俗一萬餘人﹐韶州刺史韋處及諸官僚三十餘人、儒士三十餘人,同請大師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2壇經的集記及流行后代目的是:

刺史遂令門人僧法海集記,流行后代,與學道者承此宗旨,互相傳受,有所依約,以為稟承,說此壇經。(註:此段經文在曹溪本和宗寶本里沒有。)

4、壇經的內容

壇經的內容主要由兩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內容是六祖在大梵寺講摩訶般若蜜法和授無相戒的講法記錄。第二部分是附編部分,主要記錄六祖平時接引弟子及與弟子間的談話內容等。

三、對比敦煌本與宗寶本壇經六祖講法部分的經文編排

敦煌本講法部分的內容是六祖在大梵寺講法的現場文字記錄。宗寶本、曹溪本對六祖在大梵寺講法的文字記錄重新進行編排整理,并新增了不少內容。

1、敦煌本壇經講法部分的經文編排

首先六祖要大眾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密法。

然后開始講自己的身世及與五祖結緣在五祖處接法的過程等。講完這些后,經文中用三個小字下是法提醒讀者下面是講法內容。講法部分內容編排次序是:

1)六祖先提出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有之,即緣心迷,不能自悟。須求大善知識,示道見性。間接指出舉辦此次法會的目的。

2)接著六祖輕輕一句善知識,我此法門,以定惠為本。點明定慧的重要性,然后大篇開講定慧法門。

3)如何才能得定慧呢?六祖接著講坐禪。

4)講完坐禪,六祖開始授無相戒。先令善知識見自三身佛自歸依三身佛接著與善知識發四弘大願然后與善知識授無相懺悔最后與善知識授無相三歸依戒

5)既然聽法大眾今既自歸依三寶就要各各至心聽六祖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接著六祖開始大篇開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及頓教法。

6)在聽眾提問時間,韋使君問了兩個問題,又引來六祖關于功德福報與西方淨土的大段開示。最后六祖借韋使君在家如何修,願為指授。這一問題,說出《無相誦》,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要大眾盡誦取,依此偈修行。結束整個法會。

2、宗寶本講法部分的經文編排

1)行由品,六祖講自己的身世及與五祖結緣在五祖處接法的過程。(2)般若品,即六祖講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及頓教法。

3)疑問品,即韋使君問問題。六祖關于功德福報與西方淨土的大段開示。

4)定慧品,六祖講定慧。

5)坐禪品,六祖講坐禪部分的內容。

6)懺悔品。六祖授無相戒,自歸依三身佛等,結束講法部分內容。

四、敦煌本與宗寶本經文不同之處舉例

敦煌本壇經完本內容大概一萬二千四百字。宗寶本大概兩萬多字。

敦煌本與宗寶本有些地方的經文內容有很大的不同。現列舉一例說明。六祖在聽了童子誦神秀大師的偈語后,請童子帶他到神秀大師寫的偈語前禮拜。接下來

1、敦煌本的經文是:

惠能亦作一偈,又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著:呈自本心。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識心見性   即悟大意

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無臺

佛性常清靜  何處有塵埃

又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臺

明鏡本清靜  何處染塵埃

院內徒眾見能作此偈盡怪。惠能卻入碓坊。

2、宗寶本的經文是

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

五、兩處敦煌本壇經獨有的精彩文字記載

在敦煌本壇經的開頭和結尾,有兩處極具現場感的禪宗傳心法及接引人的文字記載。可惜這兩處精彩的文字記載,在曹溪本和宗寶本的壇經里找不到。

1、在敦煌本壇經開頭處的精彩文字記載。

能大師言,善知識,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法。

大師不語,自淨心神。良久乃言,善知識靜聽。

回想起參加張公尚德先生主持的禪修時,張公每每講完重要的心法文句后,良久乃言:各位,假如剛才那句話你接到了,可以回去了。

只是,不知道當年在場聽六祖講法的臺下大眾有多少人接到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法這句禪宗的秘密心要口訣。

可能六祖講完這句話后也在觀察等待,看看臺下的大眾有多少人接到這句話。所以大師不語,自淨心神,良久乃言。

2、敦煌本的另一處精彩經文記載

六祖言。惠能與使君移西方剎那間,目前便見,使君願見否?

使君禮拜:若此得見,何須往生,和尚慈悲,為現西方,大善。

大師言:一時見西方無疑,即散。

大眾愕然,莫知何事。

當時六祖一句一時見西方無疑,即散。猶如:

張公尚德先生主持禪修,跑香時,突然一香板打下去,說上一句這個就是

一時見西方無疑,即散。 這個就是。

六祖與張公此心同此理同。

只是大眾愕然,莫知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