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_img

 

國學大師南公懷瑾先生的學術成就在:

「瞭解自己」

----恭參《論語別裁》心得報告

黃如潔

       南公懷瑾先生為享譽世界之國學大師,學貫中外古今,綜羅萬類,成就核心在「瞭解自己」。

南公懷瑾先生直指「人的學問也好,道德也好,一切修養先要瞭解自己。這是中國文化的本位文化。」

       瞭解的關鍵在「反省」,「反省」不是語言文字概念,是指在瞭解實踐上能產生確切效果的方法。一個人如不對自己作一番徹底的反省,肯定是無法瞭解自己。「自己」具有內涵與外延的範疇,內涵是指自己生命全體的內容,外延是指自己與他人的聯繫。

       一般人在基本上,只是處於大環境潮流中,隨著一波一波的變化,相應著自己的成長階段,為生存而活下去。活下去必為自己情意欲所設定,設定經由知覺與感受建構主觀成見之模式。若不涉及意義與目的,則人與萬物幾希?人活著必與他人起聯繫作用,然而人的本身是有缺陷的,

南公懷瑾先生說:「這個歷史,這個世界是人形成的。人的所有毛病,是沒有時空差別的。」缺陷受遺傳、個性、成長環境、教育、習俗等等所影響,造就個體情意欲的獨特性,獨特性脫離不了人性,人性的本質是相通的。

       當自己身心病深惱極之時,不能於己有省,人在平順時,只會追逐著欲望,慾望沒有滿足的底線,非要等到病發症顯才思救治,但誰能免除身心的疾病?然反省之功平常不貫徹,遇逆境時就會落入情緒,不是自怨自哀自憐,就是七情六欲狂亂,

南公懷瑾先生替人生計算一下,真正不過活了幾年而已。「這幾年如果真正快樂還好,倘使「不在愁中即病中」,那麼在人生哲學上,這筆帳算下來,人活著等於零,夠悲慘的!」瞭解不清,就加深身心惡化,瞭解透了,有病也不惱,所有問題根源仍是人自己本身;當人際關係格格不入之時,才真於己有察,

南公懷瑾先生說:「人活在世界上是互助的,我們的幸福、享受,一定有賴於人,甚至妨礙了別人。」又說:「大概人們都有的一個通病,就是總覺得自己了不起,往往我們說錯了一句話,臉紅了;但三秒鐘以後,臉不紅的,自己馬上在心裡頭,找出很多的理由來支持自己的錯誤,認為自己完全對,再過個把鐘頭,越看自己越對。人,就是這樣!」我們的食衣住行都是仰賴別人,對任何人我們都應該心存感恩,而不是怨天怪命嘆運,責備一切人事物的妨礙,永遠我最了不起,覺察首重檢討自己壞到什麼地步?妨礙別人到什麼程度?知道自己的病源在何處就有希望了。千萬不可以自欺,逃得了一時,卻逃不過理智的審判。

       瞭解透過以自己為主要對象進行反省,反省必須通過認知來檢驗,認知結果有深淺層次,層次循反省深淺而對應;人事聯繫是雙向的,

南公懷瑾先生說:「別人對的要學習,不對的要反省。」「所以他們都是我的老師,足以借鏡反省。」「從我們的經驗,知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就是要增加人生的經驗,其實這還不夠的,必須加一句『交一萬個朋友』,要交一萬個朋友,各色人等都接觸了,這樣學問就差不多了,由學問中再超脫、昇華,可以達到『本源自性』的地步了。」唯有如此瞭解自己後,才能客觀清楚自己在點、線、面、立體、圓,各個聯繫中的定位,包容理解他人的立場,做好自己在各個定位中的角色。

       南公懷瑾先生警示:「真瞭解了人生,確定自己究竟走哪條路才是最重要的!」綜合性的省思自己處在一個什麼時代中,理解自己的知能才性,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可以作什麼?能夠作什麼?人的可貴是在自己人格的建立,並對時代有所貢獻,不是只顧自己、逃避現實,而是要誠懇面對,最後審視自己人生觀之曲直,則立身處世進退取捨之機,知矣!

       承蒙

南公懷瑾先生《論語別裁》一書之因緣,如臨聖賢,無奈自己年少輕狂、淺薄愚迷,不知反省為何物,故隔而不入。

復因跟隨吾師

張公尚德先生學佛,血淋淋的在人性解剖台上反省自己,層層深化,瞭解人是可以無私地奉獻自己給眾生,而超越情意欲的桎梏缺憾,故稍嘗

南公懷瑾先生學問浩瀚中一滴,始知聖人之無隱,光天化日。

       人類群體的幸福,端賴個體的自覺。自覺不以瞭解自己為基礎,必在無理與無禮中,世界不依和諧互助之規律往前發展,必然動盪不安、幾至毀滅;瞭解自己是一切做人做事的核心。

南公懷瑾先生明徹核心,轉示出聖者對苦難蒼生的同情憐憫,成就於立德、立功、立言之開展,經驗能互為主觀的檢定必為真,學問為天下蒼生而存在必為善,本分即承擔應盡的責任必為美。人類的精華文化轉折點方露曙光,後輩晚生仍須透過一己之反省和努力與時俱進,社會精華文明才得以共趨大同理想之璀璨價值。

尚德讀後:

文若其名,如潔也。

人齊乎上,仰佛也。

 

二零一三年七月五日

於湘潭道南書院